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0-30 07:58
□本报记者 许予朋
继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之后,公开市场业务再添新工具。
10月28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
从操作形式上看,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弥补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空白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本次推出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有助于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中短期流动性的管理。
“目前公开市场中1个月到1年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较为欠缺。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在现有工具基础上推出买断式逆回购,预计将覆盖3个月、6个月等期限,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梳理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信息发现,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中“主流”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包括7天、14天期正、逆回购,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的操作期限介于两者之间。
从回购模式来看,当前我国货币市场中质押式回购“唱主角”;质押式回购在债券回购期逆回购方不能动用债券,而买断式回购逆回购方可以动用债券进行再融资。“买断式逆回购与质押式逆回购不同,买断期间的债券可以在市场流通,提高债券流通效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进一步解释。
值得关注的是,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在投标方式上也有创新。明明表示,多重目标投标方式有助于提高定价效率,不同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供需合理确定资金价格。
董希淼认为,这种模式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同时,由于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这说明该工具的定位仅仅是流动性投放工具。
对冲MLF到期对资金面的干扰
结合市场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在临近年末的时点再度启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何考虑?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期限不超过1年的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将有助于对冲大额到期的MLF,缓解机构年末资金面压力。
今年四季度,MLF到期规模维持高位。Wind数据显示,今年10月至12月MLF到期规模分别为7890亿元、14500亿元、14500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指出,11月、12月MLF到期总量相当于9月末MLF余额的42.7%,为历史最高水平。为对冲高额MLF到期带来的资金面波动,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大额续做MLF及降准等。本次启用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是在降准空间有限、MLF政策利率色彩淡化背景下,对冲大额MLF到期的新方式。
“一方面,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平滑资金面波动,保持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增长动能回升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这或意味着11月、12月将不再大额续做MLF。”王青、冯琳预测。
明明也表示,考虑到未来几个月MLF到期量比较大,买断式回购可以发挥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作用。随着中长期流动性供给更加充分,这有助于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目前,降准也在工具箱之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公开表示,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