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科技> 感知 洞察 生成 创作——邮储银行探索人机协同赋能企业发展路径

感知 洞察 生成 创作——邮储银行探索人机协同赋能企业发展路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0-22 08:52

□汪航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热潮汹涌袭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改变金融业的问题引发了全行业的关注和思考。ChatGPT、Sora等创新应用展现了AI成为生产力关键因子的新可能,也激活了银行业对AI带来服务方式变革的新期待。大模型能够实现从感知到认知、从判别式到生成式的全面覆盖,在多个领域展现了达到甚至超出人类基准水平的能力,AI替代人类处理部分工作已具备可行性,也将是数字时代的大趋势所在。

但大模型等新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尚未全面铺开,当前各家银行仍以试点探索为主,AI在金融领域的专业化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全行业协力推进。

面对不同地域、特点各异的海量客户和综合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作为应对金融服务挑战的重要手段,将创新技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一方面,以企业战略引领智能业务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其在企业架构体系中不应是简单地嵌入或更换,而要将其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发展要素,全方位对技术和业务架构进行升级。基于这一思路,我们从战略全局视角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建成了“邮储大脑”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整合各类智能技术能力,全面提供智能服务支持。另一方面,以智能服务提升经营效率。人工智能应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集约化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了对AI能力研发过程的全流程跟踪和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能够快速满足各业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有力推动业技融合创新、提升经营发展效能。

我们加速拓展智慧能力的规模化应用,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推广赋能,越来越多的服务场景实现了“+AI”。机器学习实现更科学、快速的信用分析和风险预测;知识图谱赋能供应链金融、账户资金安全保护等重要领域;智能语言语音支撑语音导航、智能客服等场景;智能图像和生物特征识别为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图像、人脸和声纹识别验证的支持等。同时,我们大力推广流程机器人(RPA),代替人工完成报表下载和加工等大批量、重复性任务,已累计节约数十万工时,为客户加速业务办理流程,为基层工作减负提效。

我们积极探索前沿技术的特色化场景,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创新,致力于实现金融领域的“AI+”。聚焦大模型这一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干流”,快速组建专业团队攻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打造大模型技术底座,并将专业领域数据融入大模型,探索研发测试工具、智能找数问数、员工问答助手等金融行业特色应用,促进“邮储大脑2.0”从感知、洞察到生成、创作的能力提升。同时,推出邮储数字员工,在手机银行、信用卡APP、云柜员等渠道亮相,通过生动的形象和自然的交流方式,精准高效识别客户意图,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的全天候、陪伴式金融服务;特别是手语数字人、方言识别与播报等应用,使得金融科技能够惠及更广大客群。

面对热议的人工智能是否可替代人类并深刻改变行业的问题,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确实在某些方面展现出很强的能力,例如处理和分析数据等,但在创造力、情感交互等方面仍然无法替代人类。技术应该为人所用,服务于人类发展,未来更重要的应是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用好、用活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中推进解决AI能替代哪些工作、员工与AI如何协同分工、社会通识与领域专知的界定与融合等问题,探索寻找一个效率、质量与成本的最佳平衡点。

同时也必须关注到,新技术的运用通常伴随着新风险,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风险相较传统金融科技更为多样和复杂。以概率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模型输出结果可能隐含偏见和不公;大模型生成的内容也会时不时包含“幻觉”;用来训练模型的数据可能夹杂有害信息;深伪合成技术会被不法分子用于身份假冒和混淆视听等。这为科技创新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是对银行科技治理体系的考验。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者,金融机构应审慎对待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平衡科技创新与伦理责任,开展金融行业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共建行业AI技术应用规范体系与相关标准,开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