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0-10 09:05
□本报记者 谭乐之
在许多老百姓眼中,金融业因其高门槛被视为一个高冷、复杂的领域。无论是高耸入云的金融大厦,还是严肃的金融职员,通常给人的印象是“高端”“专业”“距离感”。然而,这一种“高冷”的形象正在发生改变。
金融服务正变得日益亲民,逐步走向大众,变得更加温暖与人性化。比如,在北京金融监管局指导下,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和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于2024年4月29日共同发布了《北京银行业保险业“金融便民、惠民示范窗口”十项服务内容》,并同步启动“金融便民、惠民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目前北京地区共有1700余家银行、保险机构网点达到示范窗口标准,实现了金融网点资源的开放共享。曾经有些“高冷”的金融机构,慢慢变成更“接地气”的便民、惠民机构。
通常,“高冷”源于不可亲近。然而“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这样便民又惠民的金融服务,可以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市民群体解决许多实际需求;一杯姜茶,一碗绿豆汤,一个充电宝,一把雨伞,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物品,也逐渐让更多普通老百姓走进金融机构,让老百姓意识到金融服务也可以是生活化的,“金融”不一定是不易接近的“高冷”形象,也可以变得亲切,贴近普通民众,“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冷”也源于不了解。金融便民惠民不仅可以让大众更为频繁地走进金融机构,还有助于金融机构更有效地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帮助公众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也能够增强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信任感,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和风险。此外,这也能展现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提升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金融便民、惠民示范窗口”模式的推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进来,让金融服务更加走近生活。金融服务将更接地气,“高冷”形象将逐渐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