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划> 兴业银行逐“绿”而行 争当“碳路”先锋

兴业银行逐“绿”而行 争当“碳路”先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30 10:59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七十五载春秋更迭,历经沧桑巨变,中国已从昔日物资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蜕变成为全球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金融宛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绿色引擎。从雪域北国到烟雨江南,从西陲边关到东海之滨,一系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金融创新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绿意盎然的生态发展画卷徐徐铺展。

作为中国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积极拥抱绿色发展浪潮,融入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以金融为笔,以绿色为墨,精心绘制出一幅幅“寓义于利、由绿到金”的生动图景,走出了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兴业银行为宁夏石嘴山市某光伏复合发电项目建设提供超10亿元贷款,闽宁协作提供宁夏首笔“碳减排挂钩”光伏项目贷款。

因势而谋 筑牢“四梁八柱”

从1949年到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5年的风风雨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75年来,我们的发展理念经历了从“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朴素探索,到深刻领悟“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和谐共生之道,迈向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境界。这一历程,不仅见证了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的列车平稳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可持续发展美好未来的坚定追求。

新时代绿色发展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金融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银行是践行绿色金融的主力军。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主动化“国之大者”为“行之要务”,在绿色金融发展蓝图上前瞻性谋篇布局,播种耕耘,让绿色梦想在中国热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时间回溯至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率先在国内推出能效项目融资产品,正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开启国内绿色金融发展之先河。

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不会一蹴而就,绿色金融更是需要久久为功。2009年,兴业银行在总行成立可持续金融中心,后升格为一级部门——可持续金融部,多年后又更名为环境金融部、绿色金融部;2022年,兴业银行深化体制改革,将绿色金融部与战略客户部合署,将绿色金融融入各方面、全客群,绿色金融业务体系逐步完善。

在“十三五”期间,兴业银行制定了“到2020年末,集团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的发展目标,该目标已于2019年提前完成。

2020年,兴业银行编制新一轮五年规划,在发展规划蓝图中,“绿色金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行将“绿色银行”作为集团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首,提出了到2025年全行绿色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绿色金融企业客户数达到5.5万户等目标。

这一系列的举措见证着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道路上的不懈探索与坚定步伐。

岁月流转,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该行持续优化绿色银行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授信政策、加强资源配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资源配置方面,兴业银行每年均安排绿色信贷风险资产或专项规模,对绿色贷款给予FTP优惠。授权政策方面,鼓励支持绿色贷款业务投放,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该行还不断优化授信政策,不断提升对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行业等清洁能源重点领域的授信支持力度。考核评价方面,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全集团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分行、主要子公司的考评体系中设置绿色金融考评指标。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兴业银行自上到下的共识。董事会层面,兴业银行设立战略与ESG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绿色低碳等可持续发展、ESG战略规划,监督、检查和评估ESG 战略实施情况等。总行层面,设立绿色银行战略推动工作组,负责贯彻落实绿色银行战略,制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规划、经营计划等。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实施绿色金融“万人计划”,启动“百人精英”队伍建设,国内率先运用人才画像数据进行分析,为绿色金融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目前,兴业银行所有分支机构均已开办绿色金融业务,业务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聚焦“降碳”“减污”“低碳转型”重点领域,服务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众多行业,涉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污水处理、水域治理、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众多项目类型。

得益于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不懈努力,兴业银行得到了国内外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认可,已连续5年获得境内银行业MSCI ESG最高评级。

兴业银行为拉西瓦水电站4号机组扩容项目、李家峡水电站5号机组扩容项目累计提供资金8亿元,有力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兴业银行为重庆铜梁区首个流域治理与乡村振兴EOD项目提供6.09亿元贷款支持,支持小安溪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顺势而为 擦亮绿色底色

随着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为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兴业银行绿色实践来看,该行依托集团化经营优势,提供从信贷、债券到金融租赁、信托、证券、基金等集团多元化、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从而满足绿色产业客户在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性融资等方面的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集团口径绿色融资余额2.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5%,绿色融资余额超500亿元的分行达到13家,其中,人民银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 91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11%,贷款规模位居同类行首位,所支持的绿色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01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409万吨、年节水量1047万吨,实现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绿色银行”底色愈擦愈亮。

同时,在债券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兴业银行不断强化绿色债券产品创新,为绿色实体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满足绿色项目差异化融资需求。2023 年2月,由兴业银行牵头主承的23华光环保SCP004(转型碳资产)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2亿元,成为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

将绿色金融领先优势从信贷、债券进一步向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拓展延伸,兴业银行持续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谱系,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客户多元金融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业务规模 1076.7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87.18 亿元,其中,租赁 733.33 亿元、主动管理(含标准化)信托 143.02 亿元、基金存续 200.39亿元。今年上半年,绿色及 ESG理财产品发行量1004.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同时,兴业银行推动绿色金融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重点领域实现更大突破。通过“绿色+科技”,支持绿色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绿色金融客户中包含科技金融客户3.11万户,绿色融资余额7297.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9.05%,绿色贷款余额3488.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9%。通过“绿色+普惠”,加大“分布式光伏贷”“茶易贷”“林票贷”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小微、“三农”发展;通过“绿色+养老”,探索绿色养老社区建设,为医疗康养等领域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方案,落地公司首单养老金融领域附带“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绿色贷款。

兴业银行荣获依据《“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颁发的“2023年度最佳实践奖”。

兴业银行获评2023年度绿色金融先锋企业。

乘势而上 争当“碳路”先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今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机构碳金融服务提供了行动指南

兴业银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碳路者”。2009年,早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兴业银行就推出了购碳代理、国际碳资产质押等创新碳金融服务。在国内“7+2”碳交易试点区域市场,兴业银行也积极布局,基本实现了合作全覆盖,通过与交易市场的系统对接,带动了大量控排企业的开户和清算结算业务,并落地了市场首单碳资产质押融资、碳资产售出回购等碳金融服务,为碳金融业务探索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2021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以来,兴业银行先后落地了全国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碳减排挂钩贷款、碳中和债券、碳交易撮合、碳汇质押融资、挂钩“碳中和”债券指数的结构性存款等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首创、首单”碳金融典型业务。

2024年以来,兴业银行更是落地多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碳减排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CCER开发挂钩贷款,实现了创新产品的推广复制,截至目前,该行累计落地45笔全国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融资金额28.32亿元。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的能源革命,不仅是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更是迈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关键一跃。兴业银行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发展,支持煤炭保供,加强调峰、集中供热等火电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发挥研究优势,积极把握增量配电网、新能源、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机遇。

聚焦“降碳”重点领域,兴业银行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深化推进产品创新,完善碳金融服务体系,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贡献金融力量。截至6月末,“降碳”领域绿色融资余额1.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88.55亿元。

聚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等“减污”相关领域,该行重点支持水资源与固废两个细分领域,6月末,“减污”领域绿色融资余额增长12.01%至 4699亿元,较年初新增504亿元。

在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的同时,兴业银行还大力支持水电、光伏、风电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发展。截至6月末,该行能源金融客户数6.15万户,按同口径较上年末增加4435户,增长7.77%。对公融资余额8475.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6%,其中,贷款余额4247.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5%,不良贷款率0.24%。

在应对气候风险方面,兴业银行自 2021 年起定期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评估“双碳”目标下公司应对转型风险的能力,并主动披露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情况。

在推动构建碳账户方面,2023年3月末,兴业银行“双碳管理平台”上线,实现了碳管理系统从无到有的突破,并持续迭代优化。“双碳管理平台”包括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集团运营碳管理三大板块,定位为双碳管理的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底座。截至目前,该行已为70余万零售客户、2100多家企业客户创建“碳账户”,并基于企业碳账户落地部分碳减排挂钩、碳资产质押业务。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还发挥兴业碳金融研究院融智服务优势,加强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持续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持,积极构建碳盘查、“双碳”目标咨询等一系列咨询服务产品,打造 ESG 咨询管理服务标杆案例,形成行业低碳转型研究报告与业务指引。

在碳市场领域,兴业银行先后发布《碳汇市场分析及开发》等一系列碳市场领域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引,服务对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碳登、上海环境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水权交易所等交易机构,与中碳登完成资金清算结算系统对接。

实现“双碳”目标,银行业不仅要推进投融资结构碳中和,更要推动自身运营碳中和。兴业银行在全面了解碳排放现状基础上,制定碳中和目标与分阶段时间表,即:到2025年,实现自身碳排放强度相比2020年下降20%;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活动的碳中和;2035年前,实现公司上下游活动的碳中和。

回首来路,兴业银行自上而下嵌入绿色发展基因,打造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在内的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以绿色金融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大行担当。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将紧跟国家“双碳”目标,不断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奋力书写绿色金融大文章,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兴业力量。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