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30 08:23
编者按:
中部地区作为中华之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5年来,在党中央的引领下,我国金融业积极融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金融服务,强化风险管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彰显金融业的责任与担当。
□孙思磊
75年栉风沐雨,75载砥砺奋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7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世界发展史上留下光辉闪耀的足迹。
在新中国闪耀世界的发展坐标系中,我国中部地区是具有独特意义的重要区域。从时间维度看,中部地区是红色革命的星火之源,是红色中国梦的出发之地,孕育了新中国75年的伟大征程。从空间维度看,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绵延百万公里的广袤天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华之脊。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把中部崛起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进行战略部署,引领革命老区“富起来”、红色热土“强起来”、中部脊梁“挺起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75年来在党中央的引领下,我国金融业积极融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畅通中部发展的金融血脉,注入驱动发展的金融能量,以金融之力助推中部地区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奏响了经济与金融同频共振、同生共荣的发展交响曲。
金融“雨露”洒遍红色热土
中部地区作为中华之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随着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渐次落地,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增速一度超越其他区域发展板块,领跑全国区域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部崛起的征途上,作为“国之大者”的金融行业,始终扮演着同行人、支持者、助推器的重要角色,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滋润着生机勃发的红色热土。中部地区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部门引领下,将普惠金融发展深深根植于“金融为民”的土壤之中,让金融之水源源不断渗透至田间地头、社区村落、城乡企业,助力老区人民拔穷根、走富路,迈向富裕的康庄大道,迎来新时代美好生活。
在武陵山脉的腹地,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的十八洞村曾经是一片深度贫困的土地。2013年11月3日,“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在此后十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当地金融机构深入贯彻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用金融之力托起这个小乡村的发展巨变。自2016年湖南省首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在十八洞村揭牌以来,逐渐在全省6920个贫困村扎根,解决了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金融服务站为村民与金融机构搭建起一座连心桥,成为村民家门口的“金融便利店”,将金融阳光普照在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
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在金融监管部门推动下,花垣农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各显神通,以贷款支持十八洞村发展“飞地”模式种植养殖业,实现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发展规划。花垣农商银行更是选取了猕猴桃、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产业项目以及湘西黄牛、黑毛猪等养殖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支持。累计发放产业贷款8.79亿元,使5759户农户的收入增加近1亿元。
在金融活水的滋润下,十八洞村摇身一变,成为小康示范村寨,逐步构建起乡村游、猕猴桃、苗绣等“旅游+”产业体系。一个个亮眼的数字,见证了十八洞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人均纯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显著提升……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普惠金融发展由点上突破逐渐发展为整体推进,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2020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两地获批成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2021年初,江西金融监管局及时印发《关于支持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从构建普惠金融机构服务体系、鼓励创新驱动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提出18条措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试验区改革发展。2023年,赣州南康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形成了“南康经验”。该中心坚持公益性定位,打造集金融政策宣传、信息集成、业务咨询、信贷融资、保险服务、担保增信等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设立5个功能区域,精准对接普惠金融重点群体。通过推动地方政府给予贴息、增信,金融机构出台绿色通道、利率优惠、保费优惠等配套政策,加大助企惠民力度。
这是金融机构以普惠金融之笔在中部地区描绘乡村振兴大美画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部地区金融机构将普惠金融的触角延伸至城乡每一个角落,他们联动线上线下,制订专项方案,用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破解融资难题,让红色热土沐浴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之中。
“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蕴藏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如何保护好绿色资源,呵护好绿水青山,同时把绿色优势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胜势,是推进中部崛起的时代命题,也是金融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现实考题。
近年来,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的重要指示精神,中部地区不断加快绿色发展步伐,金融行业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依托金融的资源配置和杠杆作用,助力中部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价值实现。
绿色金融发展获得了来自政策层面的保驾护航,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引导金融行业搭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监会、原保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奠定了绿色金融稳健发展的制度基石。2022年6月及11月,原银保监会分别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和《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将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层面,逐步形成了绿色金融的强大阵势。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昭示着保险机构构建绿色保险服务体系,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迎来新春潮。
监管引领下,中部地区金融机构建立起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金融工具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如同生机勃勃的血脉,滋养着地区产业链的每一个细小分支,不断驱动农业生态化、制造业绿色化、消费习惯环保化。绿色金融的加持,让中部经济发展的每一次脉动都透着“绿意”,让生态资源的价值兑现出“金色”的光泽,成就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中国电瓷之都”江西省芦溪县以其60余家规模以上的电瓷电气企业,成为这场绿色革命的一个缩影。宇翔电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翔电瓷”),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拥有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当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遭遇融资困难之时,九江银行萍乡分行洞察企业需求,为其量身定做转型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数碳融”产品和绿色通道,迅速解决了企业的资金之需。
宇翔电瓷负责人欣慰地表示,九江银行的“数碳融”产品不仅照亮了企业融资的迷雾,还因为符合碳排放标准,让企业享受到了政府贴息的春风,更坚定了宇翔电瓷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为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护航,需要金融机构搭建起完善的绿色金融治理机制。2022年初,中原银行在河南省同业中第一个成立绿色金融专业部门——科创“双碳”金融服务中心,从顶层架构设计入手,全面服务全省绿色发展。一方面,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等多产品、多领域,服务省内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满足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环境治理、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打造涵盖融资、投资、普惠、融智的“原银绿金”服务体系。
在金融机构深入探索绿色金融背后,是金融监管部门统筹推动的一场绿色金融行动。河南金融监管局引导银行机构优化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推动资金要素向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等领域聚集。截至2023年末,全省绿色信贷支持相关项目节约超过3600万吨标准煤,减排3亿吨二氧化碳。鼓励保险机构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强专属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复制推广,加快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推动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基金等形式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江西金融监管局鼓励机构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建设特色分支机构,推广专列规模、专职团队、专属产品、专项流程、专业风控、专有考核的“六专”运营模式,并以监管考评为抓手,科学设置总量和创新评价指标,连续9年开展绿色信贷考评工作,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有效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在这场绿色金融大潮中,中部地区金融机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擘画了一幅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昔日沉睡的“绿资产”今日变成了活跃的“金财富”,释放出的不只是经济的活力,更是对未来绿色梦想的无限向往。
“软服务”挺起发展“硬脊梁”
在中华大地的腹心地带,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中部地区,这个承载着国家战略重任的区域,正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广袤的中原沃土到湖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科技创新蓬勃发展,金融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这片热土的每一个角落。
放眼中部,一片繁荣景象令人振奋。截至2023年,这里汇聚了全国27.3%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7.8%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8.25万家的规模占据全国总数约21%的份额。这些数字背后,是中部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速构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让“中国碗”里盛满河南粮,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金融机构倾情守护的结果。在河南省兰考县红庙镇,高标准农田如棋盘般整齐划一,这是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动写照。该分行创新推出“五位一体”模式,助力当地新建高标准农田21万亩,每亩增产200余斤。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贷款261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3080亿斤,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9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06万亩。其探索建立的“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地方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利益。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湖北这片制造业的沃土上,金融机构正以精准有力的支持,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围绕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助力全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聚焦重大战略、产业升级、产能转移、军民融合、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精准调配各项资源,全力支持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河南平顶山,广发银行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公司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从传统煤炭企业到高科技新材料企业的华丽转身,通过科技创新把煤炭变成“黄金”。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科技金融正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油站”。
近年来,湖北省先后获批全国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投贷联动试点地区、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试验区、示范区。湖北金融监管局借势打造出科技金融“东湖模式”,以金融力量支持科创企业,构建可持续的金融生态。通过创新“1+3+3”科技金融监管政策,引导银行机构优化授信方式,推动将知识产权等纳入抵质押范围,让企业的“专利”变为融资的“红利”。同时,湖北金融监管局推动保险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研发、生产和经营链条,推出系列定制型、专属型保险产品,如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在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内提供50余款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江西金融监管局则为知识产权“搭好台”。该局会同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江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推动江西知识产权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督促各银行业机构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质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和服务供给。辖内赣州金融监管分局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建立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名单,推动名单向银行保险机构共享开放,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
中部地区雄厚的现代产业基础,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而中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军功章”上,也闪耀着金融助力的光辉。
(孟姝、本报记者杜肖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