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27 08:03
□孔鼎音
对于中国古代钱币,多数人的目光往往集中于汉唐宋明清等少数几个国祚绵长的重要王朝。这些朝代统治时间长久,曾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发行的钱币数量众多,为世人所熟知。相比之下,那些声名不显的割据政权、农民起义政权由于延续时间较短、管辖地域狭小或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不容,铸造的钱币往往鲜为人知。然而,这些存在感较低的“小透明”货币亦不乏自身特色,同样获得了不少古钱币收藏者的青睐,太平天国及同时期其他农民起义政权铸造的钱币就是其中的代表。
太平天国钱币的两大特点
在太平天国存在的短短13年内,由于戎马倥偬、战事频仍,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各地统兵将领在得到天京的允许后可自行铸钱,但铸造的钱币文字与形制并不一致,甚至钱的等级也不尽相同。
相比清方铸行的货币,太平天国钱币主要有两大特点:首先,绝大多数的太平天国钱币被称为“圣宝”,而非传统的“通宝”钱,这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政权虔诚而朴素的拜上帝教信仰,同时也使得其钱币辨识度较高,构成了与其他朝代钱币最大的区别;其次,除了极少数特殊用途的货币,太平天国铸造的钱币没有纪值文字,这在当时就对日常流通使用造成了不便,同时也给后世古钱币爱好者研究币值和购买力也带来不少麻烦。
纵览太平天国从兴起至灭亡铸造的各类铜钱,通过对钱文字体进行梳理,可将其货币系统大致分为最为重要的三套。
第一套是楷书阔边的背圣宝铜钱,为太平天国铸行数量最多的主流钱币。最初的背圣宝铜钱正面刻有“天国”二字,背面铸“圣宝”字样,后来钱币正面改铸“太平天国”四字。太平天国后期,忠王李秀成经营浙江期间,还发行过正面为“天国太平”、背面为“圣宝”,正面为“天国圣宝”、背面为“太平”字样的一系列钱币,此类铜钱均属于背圣宝钱币。背圣宝铜钱分为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五等,以小平钱居多。早期的背圣宝钱币多铸造于天京,铜钱规格严整、工艺精良,其钱文与制作手法酷似清廷在江苏省设置的铸钱机构宝苏局铸造的阔边咸丰大钱,太平天国工匠可能在铸钱时学习了宝苏局的技艺。相比同一等级的咸丰钱币,背圣宝铜钱重量稍轻。背圣宝铜钱多流通于江苏、安徽一带,因其质量比同时期的清朝发行的“咸丰通宝”等钱币更胜一筹,颇受百姓青睐,甚至在清方统治区内也有小范围的流通。
第二套货币系统为方体宋字铜钱,钱币文字及排列方式与背圣宝铜钱相同,但分量稍重,铜色发白且制作较为粗糙。据专家考证,第二套货币的钱文之所以采用方体宋字,估计是铸钱的钱范由雕匠所刻制,而不是利用旧有的炉局铸造。方体宋字钱币分为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四等。除了以上四等常规钱币之外,太平天国还铸造过直径为77毫米的方体宋字大钱,其大小与元顺帝在位时期铸造的至正之宝吉权钞五钱(直径约80毫米)不相上下,很可能是试铸但并未正式流通的当千钱。
太平天国的第三套货币系统相对来说较为小众,为隐起文楷书钱币。所谓隐起文,指的是文字笔画不深且高低不平。这套货币的钱文与前两套相同,但钱币背面的“圣宝”二字不是直读,而是分列于钱币穿孔的两侧。隐起文楷书铜钱也分为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四等,铸钱的原料为黄铜,重量略轻于方体宋字铜钱。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