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24 08:02
□本报记者 仇兆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富的形态、规模和结果呈现多样性。《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3—2024)》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居民理财价值观和财富配置体系随之重构,如果资产管理业务长期依赖于原有业务模式,可能导致资管机构、销售机构、从业人员等主体与投资者的利益博弈长期失衡。
当前存在的四个不匹配制约行业的转型:一是过去产品销售为核心的理念与财富管理模式下客户为核心的理念不匹配;二是买方销售规模为主的考核体系与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不匹配;三是短期内投入产出要求与长期持续投入的理念不匹配;四是围绕产品的标准化业务流程与围绕个人提供差异化服务不匹配。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指出,买方区别于卖方最主要的差别是机构代表谁的利益,如果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收费依然来源于产品供给方,买方投顾特征不明显。因此传统卖方模式下,其收入基于交易额的申购及赎回费,几乎全部来自资管产品的交易额,这种以“销售为王”的思维进行的KPI考核及业务运营模式进一步加剧投资者追涨杀跌、赎旧买新、频繁交易等行为,从而导致资金—中介—产品间的利益冲突,正是当前财富管理行业“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关键。
对于资管行业的转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建议,要高度关注资管市场发展转型的三方面问题:一是要高度关注市场风险,要关注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资管产品净值波动带来的理财市场赎回压力,以及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的相关影响,要主动加强资管行业的流动性预期管理,着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市场的变化、资产价值的变化向投资者作出清晰的提示。二是要高度关注整个资管市场的集中度风险,预防信用债市场发生超预期波动后,造成的理财产品超预期的净值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压力。三是要高度关注投研能力建设。投研能力的建设是资管行业立身之本,包括理财公司在内的资管机构应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进一步稳妥地拓展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空间,构建多策略的投资管理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可持续的收益,以专业、尽职工作赢得客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