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为养老金融贡献“青岛力量”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为养老金融贡献“青岛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11 08:11

□记者 姚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促进医养结合。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青岛金融监管局结合青岛实际,联合当地多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青岛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青岛市养老金融发展将主要聚焦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老年人便捷性支持四个重点方向,提出推进青岛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四大项十三条主要任务,探索形成养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青岛模式”,为国家养老金融发展贡献“青岛力量”。

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从容不迫

青岛是老龄化程度较高城市之一,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超过238万人,老龄化率达23%;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集合了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等国家试点的城市,养老金融发展基础和环境较好,目前正在加速构建养老金融新格局。

据统计,青岛个人养老金业务已累计开户171.96万,缴存户数44.96万,缴存金额7.75亿元。商业养老金业务快速发展,今年前6个月商业养老金开户数2026户,确认金额4.09亿元,开户数量是2023年的2.1倍,确认金额较去年增长近15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稳步发展,累计销售5572件,金额5560.1万元。养老金等其他养老保障业务稳中有增,今年前6个月,养老年金保费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24.63%,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行业已积累养老险准备金90.1亿元,为投保人老有所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养老观念逐步转变,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对养老服务提出新的挑战。

李沧区的李玉华今年52岁,是一位即将步入退休生活的中学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余载。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玉华被太平养老设计的商业养老金产品“稳盈宝壹号”深深吸引。

李玉华表示,随着退休日期的日益临近,她也开始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医疗费用、通货膨胀压力以及可能增长的生活成本,她深知仅凭基本的社保养老金难以满足自己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她希望找到一种既能保障资金安全,又能实现稳健增值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从容不迫。“稳盈宝壹号”非常符合她的要求。

太平养老青岛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永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介绍,他们通过自营平台、银行代销对商业养老金业务快速推进。截至2024年7月31日,太平养老青岛分公司商业养老金有效账户数3112户,累计销售保费47986.82万元,其中银行代销保费46745.86万元。在商业养老金业务快速推进中,太平养老青岛分公司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深挖中老年客户群体,成功吸引了大量潜在客户,扩大了市场覆盖范围。

长护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青岛市民孙爷爷今年95岁高龄,患有多种慢性病,生活无法自理,老伴90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子女也60多岁了,照顾两位老人力不从心。是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帮了他们的忙。孙爷爷的儿子告诉记者:“老人评估等级为五级重度失能,护理机构的医生、护士定期上门检查身体、送药,护理员也定期来照看,帮助理发、洗澡等,可帮了大忙!”渐渐地,护理人员成为爷爷奶奶精神上的依靠,也成为老人子女的得力助手。

青岛市聚焦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的情况,持续深化长护险制度改革。青岛金融监管局局长张忠宁介绍,201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护险制度;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长护险试点城市;2018年和2021年,先后为参保职工和参保居民建立新型长护险制度,形成了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青岛市护理保险已覆盖全体城乡参保人933万人,其中职工446万人、居民487万人。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统筹考虑城乡实际,梯次推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护理保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医保和长护险定点范围,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医养结合服务,平均每名老年人每月长护险报销费用达到1900元。

据青岛市医保中心护理保险处处长田伟介绍,职工护理保险资金通过医保基金划拨、个人账户代扣、财政资金补贴多渠道筹集,人均年筹资额约315元。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按照缴费基数总额0.3%的比例按月划转;个人账户按照计入基数0.2%的比例按月代扣;财政按照每人每年30元标准予以补贴。

经过长期改革探索,目前,青岛市已逐步形成以居家为主、机构为辅的照护服务格局,失能(失智)人员照护难题得到初步破解。2012年以来,长护险累计支付资金53亿元,惠及13万多名失能(失智)人员,全市60岁以上退休职工实际保障率为3.6%,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为老有所养添金加银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青岛银行业投向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到50.74亿元。《意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养老产业支持力度。目前,泰康、太保两家保险集团在青岛已建成养老社区、康养园区等养老服务机构,可提供992个养老单元,医疗、康养床位370余张。近期,还有多家保险机构正在与相关方积极洽商,拟投资兴建或以参股、并购、租赁等方式,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产业链,构建起险资多元化养老投资格局。

青岛市保险机构在售个人、团体商业护理保险产品近30款,可充分满足老龄人口护理保险保障和服务需求。而青岛惠民保业务“琴岛e保”不限投保人年龄,填补了普通商业保险对老年人的保障缺口,项目开办以来,已累计为540余万人次提供保险保障,赔付46.5万人次,理赔金额达5.38亿元。保险公司承办的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险项目,专门为老年群体设计定制,已累计为1300余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意外伤害保障。此外,青岛金融机构还创新推出“养老保障贷”“养老助力贷”“院易融”“诊易融”等养老专属信贷产品,重点为养老院、护理院、康复医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中央食堂等提供融资服务。

近年来,青岛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强助老设备、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老年客户开辟服务专区,提供敬老专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截至目前,青岛市老年人特色金融网点已超千家,开通长者专区、咨询专柜等老年人服务窗口及绿色通道2000余个,累计为老年人办理上门金融服务十余万人次。

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和民生银行青岛分行打造了专属的养老服务品牌。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的“中银银发”,推出“岁悦长情”个人养老服务综合方案,专门打造系列线上免费课程,指导老年人如何使用电子产品。民生银行青岛分行针对老年客群特点打造了自己的养老金融专属业务品牌,匹配特色化的老年金融产品、优化老年客群服务,不断延伸老年金融品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