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 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 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09 08:32

□董林杨 本报记者 胡杨

8月底,在《中国银行保险报》邀请下,全国百余位农商银行高管、业界知名专家,就农商银行“服务与管理赋能”“科技与文化赋能”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随后,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强调,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研究员黄奇帆在题为“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内涵与实施路径”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抓好全要素生产力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选择,是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黄奇帆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数字智能技术等五大板块的颠覆性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工具创新和要素创新五个层面,“每个层面颠覆性的创新都会构成新质生产力”。

湖北省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李维林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质量金融服务来助力。农商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使命,加快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重大任务。

中国金融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进元表示,农村金融作为服务“三农”的主体和主要力量,触角遍布城乡,服务多元丰富的客户,积累宝贵的资源,“可以说最先感知生产方式、业态变化、客户需求的一线行业。”朱进元认为,培育和赋能新质生产力,既是农村金融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要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行业寻找新发展空间、新市场和新模式的现实选择。

如何促进农村金融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朱进元表示,未来,可以从强化金融供给创新、推进内部治理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建机制、补短板,提升金融服务与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

坚守本业 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行业共性的痛点难点,全面深入的课题研究,能够帮助行业更好地洞察本质规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创新思路。

“农村中小银行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研究”课题由上海农商银行、江西省农信联社、陕西省农信联社、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共同完成。上海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资深经理姚高山代表课题组进行了分享。

姚高山表示,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既是农村中小银行的初心本源,也是使命担当,更是内在要求。同时,基于调研发现,该课题提出“大力支持体制机制改革、规范竞争秩序、建构差异化监管评价体系、支持相关牌照申设、推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给予一定奖励补助、建立健全县域融资担保体系”等建议。

“农村中小银行如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由福建省联社、吉林省联社、黑龙江省联社、贵州省联社、宁夏黄河农商银行、甘肃省联社共同完成。福建省联社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林德勇作为课题组代表进行分享。

该课题总结了农村中小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农村中小银行的优势与不足。该课题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和工作实际,提炼总结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经验做法。该课题组认为,下一步农村中小银行应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服务遍布城乡的优势,坚持支农支小服务“三农”定位,持续深化机构改革,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讨论过程中,大家还分享了两套中小银行卓越管理系列丛书,来自吉林榆树农商银行、安吉农商银行的高管分别介绍了《压茬推进:小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的“榆树实践”》《此心安处:农村中小银行本土特色经营的安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