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05 08:03
□记者 房文彬
近期,上市财产险公司纷纷交出中期答卷。无论是业绩数据还是工作举措,都充分彰显了财险业在大灾中的使命担当。对于占据市场头部的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而言,上半年合计净利润322.03亿元,同比减少1.09%。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半年自然灾害频发,但上市财产险公司通过践行风险减量服务商业逻辑,综合成本率呈现“四降一升”态势,均实现承保盈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太平财险、大地保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8%、97.8%、97.1%、97%、99.86%,同比分别上升0.4个百分点、下降0.2个百分点、下降0.8个百分点、下降0.6个百分点、下降1个百分点。
积极应对巨灾风险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通报的相关信息,上半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直接损失931.6亿元。
针对自然灾害,财险业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防汛救灾过程中全力做好保险预赔付,尽可能提高预赔付比例,早赔快赔、应赔尽赔。
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上半年,人保财险大灾净损失40.8亿元。全险种大灾合计影响赔付率1.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9个百分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财险业应如何更好应对气候风险?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防灾减损既是保险的本职工作,也是社会责任所在。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在我国仅为10%左右。因此,保险业有潜力、有能力在防灾减损中发挥更大作用。
“平安将从模型定价、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三方面持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核心手段依然是科技。”谢永林表示,在模型定价方面,引进5名地质学、气象学博士,组建自然灾害实验室,建立灾害时空数据库,为巨灾风险定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研发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巨灾模型,为灾害预警提供更精准预测支持。在风险管理方面,将继续优化鹰眼系统,提升风险识别预警的精确度和可用性。在产品创新方面,借助模型定价数据,开展巨灾指数保险、巨灾救助保险、复合型巨灾保险试点,积极助力国家巨灾保障体系建设。
于泽表示,2024年,人保财险高效推进风险减量服务,构建产品供给—保前—保中—灾前—灾中—灾后的服务闭环,切实发挥风险减量服务对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于泽表示,要在再保策略方面不断提高直保端业务品质,降低综合成本率,形成共赢局面。同时要持续加强巨灾超赔合约保障,推进打造传统再保市场和资本市场“双支柱”的风险分散体系。
车险业务稳住“基本盘”
车险作为财产险公司的“基本盘”,持续向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持续下降。
上半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车险服务收入1451.57亿元、1083.9亿元、52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4.9%。其中,人保财险车险综合费用率25.2%,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6.4%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车险综合费用率25.7%,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7.1%,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险业务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于泽表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呈下降趋势,与燃油车的差距逐步缩小。上半年,人保财险家用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低于100%。
太保产险表示,公司新能源车险经营把握市场规律,通过新模式精进管理,降低保单成本率,上半年保费同比增长 41.7%。
非车险市场喜忧参半
非车险已成为拉动财产险板块的重要推动力。
上半年,阳光财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非车险保费占比46.1%,提升4.8个百分点。太平财险非车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7%。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7%,远高于车险业务增速。
从具体险种看,意健险、责任险、农险等发展迅速。上半年,平安产险农险业务同比增长32.9%,阳光财险农险业务同比增长38.3%;平安产险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43.5%,阳光财险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48.5%。此外,太保产险责任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4.59亿元,同比增长11.8%;企财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5.42亿元,同比增长22.6%。
值得注意的是,非车险市场仍处于喜忧参半阶段,部分险种仍未实现承保盈利。比如,平安产险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106.8%,人保财险责任险综合成本率104.1%,太保产险健康险综合成本率100.8%。
至于如何提升非车险盈利能力,于泽在发布会上表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动态优化:一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举措,更加积极拓展体现保险功能的业务领域,提升重保障、高质效业务占比,持续改善客户结构。二是针对营利不佳业务,加强产品改造,持续改善产品结构。三是强化渠道、承保、理赔、运营管理,从销售费用、赔付成本、内部管理成本等方面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潜降本空间。四是加快推广风险减量服务新商业模式,帮助客户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抗风险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