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康养>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提升服务养老事业的内涵和外延

城商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专题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提升服务养老事业的内涵和外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03 08:26

编者按: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城商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针对性优化‘五篇大文章’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养老金融是城商行发展重要立足点。在养老储备需求更加强烈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当地城商行如何根据地方特色布局养老金融,发挥金融跨期资源配置优势?《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董林杨 记者 胡杨

“阿姨、叔叔们,如果收到子女微信紧急需要你们打3000元钱过去,怎么办?”“那肯定先要打个电话问问小孩,你们说是吧?”这是上海银行某网点负责人进入社区为老年群体普及反电信诈骗知识时发生的对话。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扩大养老储备的迫切性日益凸显,进一步激发了发展养老金融的动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各省(区、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不尽相同,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更高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民生的主力军,城商行具备的人缘地缘优势在养老供给方面同样能产生巨大价值。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背景下,处于老龄化程度更深地区的城商行正在多角度发力,持续提升服务养老事业的内涵与外延。

聚焦机制建设

确保形成合力

助推养老事业发展是金融业的职责所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介绍,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涉及银行的个人金融或零售金融、公司金融、资金资管条线。这意味着发展养老金融,需要银行间各个部门协同联动,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正如《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提出的: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专门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从具体实践来看,完善组织架构,强化养老金融业务的统筹推动,下好“一盘棋”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城商行发展养老金融的基础性安排。北京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该行组建了财富平台部,并下设养老金融中心,加速构建覆盖“线上+线下、备老+享老、个人+企业、金融+非金融”的数字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而宁波通商银行则由总行零售银行部牵头组织养老金融工作,以财富管理和私行业务发展为依托,将“养老金融”作为该行特色及重点业务规划之一,打造“通商会客厅”活动品牌。

对此,娄飞鹏表示,专门设立养老金融中心,有助于整合多个条线的力量,提高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专业性,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养老金融服务。

聚焦产品服务供给

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提升养老业务的质量,丰富养老供给是前提。因此,金融机构要为各类群体提供更丰富充足的产品和服务选择。“城商行存款利率一般高于国有大行,有助于更好满足居民个人的养老储蓄需求。不过,目前大多数城商行还没有获准开展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以及城商行本地经营,对习惯到网点办理金融业务的老年人存在不便。”娄飞鹏告诉记者,城商行还需要与更多的理财公司、保险公司等合作,丰富养老理财、保险产品货架,从而更好满足居民投资理财需求。

考虑到当地市场所处阶段,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的城商行有机会在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方面先行先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据上述北京银行业务负责人介绍,北京银行在手机银行APP端打造养老金融服务专区,为近150万个人养老金客户、700万老年客群提供养老金融服务。现阶段,北京银行已上架个人养老金产品70余只,并创新推出“养老金自动缴存+养老基金定投”服务模式,结合养老金零费率申购惠民举措,鼓励客户长期投资并建立丰厚的养老金储备。

面向50周岁以上老年客户,江苏银行推出专属借记卡,对VIP卡客户配备专业理财顾问,提供资产配置指引服务,目前江苏银行老年客户专享借记卡已累计发行突破96万张。

宁波通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了该行在产品升级方面的规划,将积极研究探索家庭服务信托的养老场景应用,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信托系统开发建设和合作产品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城商行还从金融服务延伸至非金融服务,从线下场景触及线上场景,城商行发挥人缘、亲缘优势,为老年客群提供暖心服务。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城商行覆盖广大客户群体,分支机构遍布城乡,具有地缘人缘优势。“城商行应充分发挥网点多、员工多等特点,深入社区,开展针对老年客户群体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协助提升老年客户群体的金融素养,引导老年人形成独立、可持续的养老理财理念,对养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从传统子女赡养转化为主动养老投资。”

现阶段,城商行正遵循上述思路推动养老金融服务升级改造。一是打造特色服务网点,提供专属座椅、老花镜等适老服务设施;二是上线老年客户专属APP,持续提升用户体验;三是服务半径从网点延伸至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知识普及、反诈宣讲等活动。

“城商行布局‘金融+非金融’服务有助于增强与老年人合作的黏性,也有助于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服务需求,从而提供高质量服务。”娄飞鹏向记者表示。

支持产业升级

助力养老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国养老保障压力增大,养老体系亟待完善。银行业发展养老金融,既有增进民生福祉、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现实考量,也蕴含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美好期望。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加大对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意见》指出,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今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发展养老产业,对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养老产业具有长周期微利、投资回报期长等特点,这都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难度。《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指出,除重资产投资外,大部分养老企业以轻资产运营为主。由于缺乏重资产投资,缺少土地、房产等重资产抵押物,导致难以获得长期的债权支持。“从银行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可以探索围绕特定领域优质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等方式服务养老产业。”娄飞鹏建议。

为此,多家城商行通过向养老企业提供信用贷款、金融租赁等多元产品服务的形式,助力养老产业壮大成熟,为我国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例如,北京银行通过行业研究、客群管理,加大对医疗健康养老产业领域支持力度,带动信贷投放质量提升,协助完善养老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服务能力;江苏银行针对养老服务机构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旗下子公司苏银金租以养老机构购置的医疗设备和养老家具等作为租赁物,通过售后回租形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尽管养老产业“蓝海”属性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但与其他业态本质逻辑相似,银行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关注风险防控问题。上述北京银行业务负责人特别强调,资金投放的风险防控问题主要体现在担保措施方面。银行需要创新金融产品,配套合理担保措施,如成立养老金融相关政策性担保公司、建立见贷即保机制,开发以预付费资金质押的贷款产品等。

相关链接:

记者观察:以金融适老化改造延展养老服务触角

【专家观点】发挥养老资金账户先发优势

【机构案例】当“网红”警官走进养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