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03 08:25
□肖逸天
青海湖畔的一处家庭牧场里,绿草如茵,游人如织。“这是我们自己的草场,从6年前开始办牧家乐和民宿,发展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牧场负责人讲起如今的变化,脸上满是笑容。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青海农牧区发展持续添“绿”,金融要充分发挥资金支持作用。自古以来,牧民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生,风吹日晒,生活劳累艰苦的同时,也损害了草原生态。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牧民尝试通过更环保、更有效的方式利用草场资源,开发牧场生态旅游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传统农牧业纷纷升级换代,相关资金需求量不断加大,当地金融机构顺势而上,瞄准重点领域进行大力扶持,青海农牧区“村民富,生态美”的画面不断呈现。
让农牧区更“绿”,金融要着力支持农牧业专业化、设施化,推动牲畜进栏和蔬菜进棚,打造和美宜居乡村环境,在提升效益的同时扭转“三农三牧”落后脏乱的形象。比如,在青海海晏,当地农商银行与养殖户持续24年合作,助力其发展成为有840头牛和1200亩饲料作物的“种养结合”专业合作社;青海省格尔木市的红柳村,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沙地被村民们改造为良田,26座高标准蔬菜大棚里一片郁郁葱葱,仿佛从西北回到了江南。
让农牧区更“绿”,金融要助力实现农牧业机械化、规模化,推广大规模农机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来高技术涉农企业落地,如何让这些企业在当地站稳脚跟持续发展,需要金融发挥支撑作用。比如,在青海多地,银行机构与机械化饲草种植和育种企业、枸杞深加工企业等保持着长期合作,据各家企业反映,涉农企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很强,在农作物收获后的短时间内需要大量流动资金,银行每年定期提供的贷款帮了大忙。
让农牧区更“绿”,金融要强力推动农牧业集中化、创新化,支持村集体开展整村农地托管,在农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全体村民实现增收。比如,在政府和金融的支持下,青海一些村集体把农户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种植,通过托管的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有一些村集体发挥近郊区位优势,有效利用乡村景观资源,打造风格一致的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区,让游客有了更好的观光体验和消费意愿,村民们得到的分红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