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养老护理员队伍亟须职业化专业化

解读

养老护理员队伍亟须职业化专业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9-03 08:25

□郑秉文 高璐

李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第九次专题学习“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时强调,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照护服务供给。针对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发展长期照护服务。提高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2019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养老护理员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中明显存在供需缺口

我们在解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时,可看到它是一个“三维系统”,即包括养老方式、服务对象、制度层次。从养老方式上讲,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包括居家、社区、机构的三种场景的照护服务;从服务对象上讲,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须覆盖失能、失智、残疾等三类不同人群;从制度层次上讲,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则主要是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三个不同的制度体系,其兜底性的制度层次主要体现在完善与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相衔接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其基础性的制度层次主要是指要尽快将49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这个第六项社会保险制度推向全国,其普惠性的制度层次则更多指在做好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的大文章时要鼓励发展提供可以满足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中,无论在哪种服务场景中,养老护理员都是长期照护服务项目的直接提供者,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养老护理员的数量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各地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养老护理员数量不足,专业质量不高,照护服务存在供需缺口。201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实施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全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63万人,老年人失能率为18.3%,据此推算,2023年老年人为29697万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约为5435万人。日本介护保险的养老护理员与失能老年人的比例是1∶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养老护理员与失能老年人的比例平均为1∶4.4(包括居家护理与机构护理)。粗略推算,长期照护服务市场对养老服务员的潜在需求规模超过千万人,而目前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其中,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定点服务机构中的护理人员为30万人。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和提高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曾分别制定或修订关于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医疗护理员、长期照护师等职业标准,以满足对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化、市场化供给需求,特别是满足失能、高龄、空巢老年人专业化、个性化的多层次护理需求。例如,2024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医保局联合颁布《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对长期照护师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进行了规范,将长期照护师划分为三个等级: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根据家庭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的实际需求,将综合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专业技能纳入标准,并对三个等级长期照护师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分别提出了详细规范,三个等级的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其中涉及年龄、从业意愿、工作年限、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等。

养老护理员队伍总体现状与基本特征

总体来看,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中,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发展现状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匮乏。养老护理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其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应不足,知识内化的程度参差不齐,其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日常的工作内容主要停留在生活照料这些表层工作上。二是专业自主性差。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是将这一职业作为过渡时期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服务工作中自主性较差,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三是职业发展道路不顺畅。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没有工作晋升渠道,工资水平难以提高,工作热情和照顾老人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四是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很多养老护理员之所以态度消极怠慢,无法为老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主要是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监督和考核激励机制缺位。五是行业组织建设落后。养老护理员是一种刚起步不久的职业,缺乏行业组织建设机构和权益保护机制,比如一些养老机构不给护理员购买保险,部分护理员的工作时刻处于风险之中。六是社会认可度低。由于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较差,工作强度较大,没有清晰的晋升通道,自卑感较强,其社会认可度较低,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发展难有起色。

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程度越高,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发展质量就越高。在发达国家,护理人员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如同医生、警察一样,无高低贵贱之别,他们同样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后为特定群体进行服务的行业。例如,日本对服务各个群体的护理员岗位都有着明确的入职要求,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考核之后才能上岗工作,在上岗之后也会定期举办复核,以检验他们的专业基础,判断他们是否依旧能够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再如,德国养老护理员平均薪资水平可以达到中上等,这样高水平的薪资待遇势必会让护理员这一职业在社会地位上享有尊重。因此,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发达,与养老服务员的高度社会认可密不可分,与其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服务员培训和监督制度密不可分。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显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发展趋势是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重要前提,而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则是其重要举措。一是越是提高养老护理员社会认可度,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就越有吸引力。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越高,参加工作的年限越久,其专业化的程度就会越高。把“养老护理员”作为自己终身选择的职业的护理人员,或作为自己长久选择的职业,势必会积极考取相关资质证书,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因此持证率会更高。二是参加培训次数越多的养老护理员,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越有自信。参加培训次数越多,对自己参加培训的期望越高,越能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与制度提出想法,其专业化程度就越高,就越有良好的工作体验感和事业感,更认同养老服务员岗位的社会价值。三是居家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生涯比机构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生涯更持久。调研发现,两类养老护理员的主要来源不同、起点不同,相应的文化素质、思想高度和学习能力也不同,他们前期所接受的培训亦不同,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存在差异。

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和专业化程度

提高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政府、养老机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在政府层面,要鼓励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培育,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鼓励养老护理员之间进行良性竞争,督促自己进行再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还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提供的培训工作也要分批次、分特点进行。比如,在养老机构内,护理主任、护理组长、普通护理员在工作中面对的问题是存在差异的,同时他们的专业基础也是不同的,因此养老机构作为负责单位,要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方面来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政策层面,要制定专门针对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的法律,将对护理员的责任范围和合法权益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进而保障护理员的社会权益。同时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要留出充足的经费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经费对机构内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同时招徕专业人才。此外,健全员工激励制度,将员工的工作绩效与薪资待遇挂钩,能者多劳,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现象。

在职业培训层面,应鼓励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课程,对高校内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训基地等问题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支持,并鼓励高校内的老师体系化、周期性地到当地养老机构进行专业服务督导,以此来促进在职老年服务护理员的专业化发展。此外,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督促高校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加强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让在校生知道自己的专业性所在,进而摒弃对护理员这一职业的有色眼镜,毕业后加入养老护理员的队伍。

银发经济下的养老护理员队伍

随着全球及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经济(即面向老年人群体的经济活动)正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与专业化程度,不仅是满足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需求的关键,也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促进就业与创业,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催生一批涉老服务新行业,衍生一些新型业态从业岗位,例如就诊陪护员、安宁疗护师、养老辅具适配师等,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在政府政策支持与社会观念引导下,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养老服务业,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需求,提高银发经济总体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群体的需求日渐多样化,养老护理员在实践中将不断促进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发展。同时,随着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开始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科技化的照护服务,进一步提升银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培育银发经济新增长点。随着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他们提供服务的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机构,而是延伸至医疗机构、社区、老年大学等多个场所。例如,养老护理员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医疗康养服务;与旅游机构合作,推出旅居养老模式等。通过推动养老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

总之,社会各界要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群众对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印象和态度有所改观,提高养老护理员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体现养老护理员的社会价值,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认可度,在逐步实现持证上岗的条件下,逐渐实现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满足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需求。同时,养老护理员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服务模式、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式,可逐步完善养老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为有力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养老护理员队伍或将成为中国特色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

(郑秉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高璐单位为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