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探讨低利率时代理财策略

【深读】探讨低利率时代理财策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8-29 09:07

编者按:

今年以来,降息降准信号已多次向市场释放,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低利差时期的到来,对各类金融机构都是重大考验。面对国内低利率环境,各类金融机构正从资产端、产品端、渠道合作端多措并举,着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本专题邀请相关从业者、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低利率时代如何拓展多元化投资方向。

存款利率“1”时代如何理财?

□记者 许予朋 胡杨

今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降10个基点,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潮开启。其中,影响储户范围最广的国有六大行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出现10至20个基点调整,调整后,即使是期限最长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告别“2”字头,滑向“1”时代。

存款利率下调,无疑有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但与此同时,无风险利息收入“缩水”,也为老百姓优化财富配置带来新挑战,利率环境的改变,正在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储蓄、理财行为。

谨慎观望的储户

提前还贷的房主

基金收益波动过于剧烈,炒股耗时且考验投资经验……经历几轮存款利率下调后,今年,“90后”打工人陈婷选择“观望”:“我一直有储蓄的习惯,定存利率下调后,感觉可以选择的存款种类变少了。现有的存单到期后,不确定会不会继续存。”不过考虑到最近一段时间股市也出现震荡,在把握不好市场走势的情况下,陈婷在投资上也变得更加“谨慎”。

谨慎、观望,也是许多受访者在提到近期理财规划时的关键词。

“最近真不知道该存什么好了。”北京国企退休人士李女士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感叹。退休前,李女士每年都会将年终奖用来理财,她先后配置过基金、理财、黄金、美元结构性存款等多种产品。最近有一笔理财产品刚刚到期,银行理财经理推荐李女士继续购买基金,但权衡后,李女士最终选择了储蓄。“退休之后,我更看重‘保本’。最近1年,我购买的基金收益出现了大幅下滑,不过黄金保持了不错的收益。虽然存款利率在下降,但我依然更愿意储蓄。”李女士告诉记者。

天津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存款利率下调之后,客户逐渐分化为两类:一类是厌恶风险的保守型客户,以退休老年人和刚工作的年轻人为主。这类群体会更倾向于传统储蓄,相比之前,甚至会选择年限更长的定期存款,以防止利率进一步下调。另一类客户不满足于过低的存款利率,追求资产稳健增长。银行通常会为这类客户推荐储蓄型保险产品或“T+0/T+1”类理财产品。对于资产较多、级别较高的客户,外币理财产品及外币定期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来看,对于有较多富余资金的客户,此类产品较人民币存款和理财更合适。”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利率进入下行周期,在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标的的情况下,通过提前还房贷来降低利差带来的成本支出,也成为不少人的理财方式。

从去年12月六大行宣布齐降存款利率开始,“4”字头存量房贷业主赵楠就在为房贷而焦虑。几年前,赵楠贷款购置了一套学区房,如今随着孩子上学“尘埃落定”,她开始给房子寻找新买家。今年上半年,她与先生在财务上的最大一笔支出就是提前还清了一大部分个人住房商贷。“目前没有遇到更合适的投资标的,不如提前还房贷,节省一些利息。”赵楠对记者说。

“以前发了年终奖,除了奖励自己的花销,剩下的钱基本都是存起来。今年,我也用它提前还了房贷。”在上海工作的“80后”白领李璐告诉记者。她的房子买在了房贷利率的高点,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在本轮房地产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相较于投资或消费,李璐更倾向于通过一鼓作气减轻负债压力。

稳健类资管产品受青睐

利息收益下降后,存款产品“光环”减弱,储蓄、投资的跷跷板也随之发生偏移:当前,整体收益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储蓄型保险等产品正吸引着老百姓的“钱流”。

“一般而言,存款利率下降后,存款将主要回流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相对稳健的资管产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记者指出,截至2024年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较年初回升1.72万亿元。

实际上,今年以来,在债市火热背景下,多类投向债券市场的资管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而当前银行3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还不到2%,吸引部分投资者将存款“搬家”到这类产品。

在“债牛”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多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5%,年化收益率更是突破10%,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借着债市的“东风”,上半年债券基金规模也在稳健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市场债券基金数量为3663只,占全部基金的30.45%,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加了110只。

除了银行理财、债基热度上涨,部分保险产品也获得了金融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储蓄类保险产品通常能提供相对稳定的利益并附加一定的风险保障功能,即便在预定利率调整的背景下,其长期稳定的利益在低利率环境下可能更受寻求稳定利益的客户欢迎。”友邦人寿产品专家向记者介绍,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储蓄型保险产品因风险较低,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年金险因给付时间和给付金额写入合同,受到市场的青睐。这些产品迎合了客户厌恶风险的偏好,以及长期规划、多元理财的配置意图。

“最近,之前不买保险的客户,有一部分也渐渐往趸交类储蓄型保险转化了。”北京某股份行理财经理感叹。他也向记者提示,部分保险产品承诺收益中包含一部分分红,而有些产品是不会将这部分分红写在合同中的,这就需要客户在认购产品时提前了解清楚。

一般而言,期限越长的资管产品预期收益率就越高,在当前宏观利率下行叠加中国人民银行降息预期的背景下,也有金融消费者通过购买长期限产品,提前锁定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据普益标准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利率水平的波动,较长期限的理财产品确实越来越受投资者青睐。但与此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注意资金久期匹配,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导致提前赎回损失本金和收益。此外还需注意风险评估。一般来说,理财产品期限越长面临的风险就越复杂,投资者要评估自身在长期内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相关链接:

【业内声音】“出海”成资产配置必选项

【专家观点】供需两端发力实现资产多元配置

记者观察:银行理财“稳”中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