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8-22 08:05
□记者 王方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久前,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将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确保制度全面落地实施。同时还透露下一步将推动全国实施统一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的跨区域互认,让异地享受待遇更加便捷。长护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谓箭在弦上。
在全国范围推广之前,很多地方已经进行了异地互认的探索。首个以两地发文实现评估结果互认、待遇互认的是重庆市和成都市。2023年8月,重庆市医保局与成都市医保局共同印发了《成渝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论互认办法(试行)》;2024年4月两地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成渝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论互认工作的通知》。成渝两地异地居住的长护险参保人(职工),可以通过参保地的医保APP进行线上申请,评估申请受理后,由居住地医保部门按当地政策组织评估,评估结论两地互认。此举打破了成渝两地长护险跨统筹区经办管理壁垒,为长护险试点城市间评估结论互认进行开创性探索。
长三角老龄化严重,长护试点覆盖率领先全国。上海把异地待遇享受、长三角异地待遇写到立法中。2021年,上海市颁布《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关于本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延伸结算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增补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长护险延伸结算政策,为上海市失能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提供更多支持。前者设立了“长期照护保障”专章,明确了老年照护需求评估、长期护理保险等基本制度内涵及要求,并首次将“区域养老一体化发展”写入法规 ,明确提出“本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养老服务合作与发展,建立健全政府间合作机制,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推动本市老年人异地享受本市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待遇,方便老年人异地养老”。后者对适合异地结算的服务机构类型、服务对象、登记备案、待遇结算、 服务监管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规定。
探索中发现,长护险实现异地互认存在一些难题待解。首先,长护险试点城市覆盖率不高,试点与非试点是制约异地互认的最大困难。其次,失能评估标准存在较大差异。2022年国家医保局颁布了评估标准,并对国家试点城市切换国标作了要求,但是各地切换进度和执行情况也有明显差异。最后,各试点地待遇享受形式与待遇标准差异大。参保地与居住地同时开展长护险,但是城市间待遇形式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要推动长护险异地互认,需要医保、商保、评估等多方共同发力。同时,在推进上要循序渐进,先在省级层面实现异地互认,再实现跨省互认,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