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普惠> 【专家观点】普惠保险将成为新兴增量市场

【专家观点】普惠保险将成为新兴增量市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8-07 07:21

□邢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中国已跻身世界金融大国行列,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以及第二大的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这些都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保险行业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因此,在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功能方面,保险业特别是围绕保障民生和服务社会的普惠保险领域,未来蕴藏着诸多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在政策层面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普惠保险整体呈现了稳步发展势头,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保险保障范围也不断丰富。以家财险为例,随着夏季暴雨灾害造成房屋安全及财产受损,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补偿工具,特别是有了“保险+服务”等惠民特征加持,这一昔日“受到冷落”的险种日益受到关注,居民对于这一险种的认知度以及风险保障获得感也逐渐增强。2024年5月29日新出台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保险业进一步提高普惠保险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其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再添政策利好因素。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普惠保险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广度不够”(即涵盖面和保障群体有限)、“质量不高”(产品同质性较强等)、“创新不足”(尚需强化科技赋能)等问题。因此,要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普惠保险的普遍性、惠民性和创新性。

第一,需要明确普惠保险的基本概念以及内涵外延。普惠保险不仅包括被传统商业保险市场“排除在外”的群体或部门(例如低收入或困难群体),还涵盖传统商业“保险服务不足”市场的所有保险产品(例如因外部冲击而导致风险保障不足等)。因此,保险部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会促进普惠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将提升社会经济对于更多成本的“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保险保障需求,即保险产品的“普”遍性。

第二,需要明确普惠保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不同国家对“普惠保险”发展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强调它的“小额和亲民性”,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强化它所具有的现有保险保障水平不足或保障供给缺失等增量功能。中国目前处于保险发展的快速增进阶段,居民和企业的多元化保险保障需求正在加快得到释放,保险产品的“惠”民性(即人民性)也将越发凸显。

第三,需要明确普惠保险产品具有天然的创新属性。无论是客户触达和互动频次所需要的更便利亲民的互联网销售渠道,还是越来越丰富的创新型和场景化保险产品,都要有现代科技的强有力支撑。普惠保险的蓬勃发展需要现代保险科技手段在保险机构优化管理经营方式、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也需要保险公司充分利用现代保险高科技加强普惠保险战略规划的同时,有能力“守住风险底线”。未来,随着科技赋能得到有效释放,现代保险商业模式得到不断升级优化,普惠保险必将成为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的新兴增量市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