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8-06 07:40
□陈滨
作为国家特大城市和江苏省会城市,南京户籍人口超710万人,60岁以上人口超150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21.12%。受老龄人口增加、护理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传统家庭照护方式逐步弱化,迫切需要制度性安排来满足日趋增长的社会化护理需求。2021年2月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7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普惠型护理保险。
在实施过程中,普惠型护理保险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设定参保筹资标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建立长护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基金通过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和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划拨等途径按年度筹集。60周岁(含)以上参保人员,筹资标准为130元/人·年,60周岁以下人员,筹资标准为90元/人·年,学生儿童、大学生个人暂时不缴费,困难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全额资助参保。
二是规范建立失能评估体系。设定“申请自评、材料初审、现场评估、邻里走访、社会公示、复评估、评估结论”等7个评估环节,全部信息化处理,确保评估制度公平、程序规范、工作高效。同时,在评估标准建立上,南京市创新性增加肢体残疾程度指标,引入0-6岁儿童评估标准,通过组合法确定评估对象失能等级。
三是合理确定待遇支付标准。按照“保基本、稳起步”的要求,坚持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设定照护服务机构照护服务项目23项,居家照护服务项目22项。失能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自主选择、协商约定”的方式,支持服务供给灵活性。在费用结算方面,居家接受入户服务的,基金按50元/小时标准与照护服务机构结算,每月服务时间30个小时;入住照护服务机构接受照护服务的,基金按70元/天标准与照护服务机构结算。除照护服务外,南京市在2024年将失能人员最需要的6类辅助器具纳入支付范围,长护险基金支付比例85%,年度支付限额设定在5000元。
四是打造高效优质的经办服务。通过公开招投标,遴选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等10家商保公司具体承办全市长护险经办业务,实现经办服务一体化,区域全覆盖。承办机构成立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配备的经办人员中30%以上具有康复、护理等医学背景,实现以专业能力促进服务质效。同时,开发了全市统一的长护险信息系统和应用移动终端,实现服务网厅一体化,待遇申请“网上办”“掌上办”,成为服务人员的“打卡器”“任务表”, 参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办理业务。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3年来,对于提高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减轻失能家庭的照护焦虑,促进养老产业持续、规范发展,拓展服务行业就业岗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保障失能人员照护需求,减轻失能家庭负担。全市累计享受服务81079人,正在享受人数29390人,覆盖各年龄段的重度失能人员,其中年龄最大有105岁,最小的只有3岁。制度实施以来,南京市长护险制度受到失能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累计收到锦旗、感谢信近3000份。
二是促进照护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照护服务产业,促进社会化照护服务机构发展,促进医养服务产业健康发展,评估和照护服务机构从154家增长到751家;扩大就业渠道和岗位供给,服务人数从6189人增加到9206人。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质量。推动部分一级、二级医疗机构转型,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南京市定点评估机构,26家护理院和康复医院纳入南京市定点照护机构,促进了医养融合发展。
(作者系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