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普惠> 记者观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记者观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8-06 07:40

□记者 祖兆林

普惠保险兼具商业性和政策性,是有效管理风险的工具。

数据显示,普惠保险供给总量持续增加,大病保险已经覆盖全国超过12亿城乡居民,累计赔付超过6000万人次;农业保险累计为10亿户次的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5万亿元,保费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普惠保险产品类型从最初以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为主扩大到城市健康险、养老护理险、新市民责任险等多种。以城市商业定制健康险为例,保险保障趋向多元。例如,近期市场上出现多款针对不同工种新市民的保险产品——中国人寿开发了针对从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和小微服务行业的农民工意外保险产品等。

但是,普惠保险发展面临问题与挑战。当前社会各界对于普惠保险的认知仍停留在“政策保险和普惠保险二分法”的阶段,对介于政策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兼具公益性和市场性的“保险+公益”“保险+准公益”等新业态,缺乏清晰的制度定位。

客户需求激发难度大。一方面,当前我国普惠保险的重点服务对象为传统金融领域中的“长尾客群”,普遍存在金融素养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下主流的代理人渠道无法有效触达大量低收入人群,农村偏远地区大批群众并没有机会获得保险服务,这进一步限制了需求端的打开。

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背书增信、利用基层网格员宣传推广等方式鼓励和帮助保险机构推动普惠型保险保障方案落地实施。保险公司需坚持“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充分发挥自身在商业保险领域的队伍、服务专业优势,借助业务拓展更好地培育民众的风险保障意识,同时获取广泛的数据基础,为后续普惠保险的提质扩面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普惠保险开发产品应本着保费低、保障“管用”原则,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和新业态从业人群等特定群体的保障缺口,深入洞察困难群体在医疗、健康、生活照料及从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创新产品开发机制,扩展可保风险范围,将数据生态与健康管理、康养服务糅合,强化对特殊职业群体的服务意识,为困难群体构筑抵御风险的屏障,进一步增强其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解决其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