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推动精细管理 赋能价值创造

推动精细管理 赋能价值创造

农信机构运营管理转型发展专题会侧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8-05 07:48

□记者 赵修彬

8月2日,农信机构运营管理转型发展专题会在吉林长春圆满闭幕。本次会议以“推动精细管理、赋能价值创造”为主题,重点围绕“科技赋能,加速运营数字化转型”“标准引领,提升运营精细化水平”“运营数字化转型怎么干”“怎样实现降本增效”等话题深入探讨和对话交流。

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农金30人论坛年度重点课题之农商银行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研究报告,首发图书《农信机构运营管理转型发展报告(2023)》。同时,开展了农信机构特色网点经验交流,正式启动“‘财通资管杯’农信机构资金业务职业技能大赛”。

科技赋能,加速运营数字化转型

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当前,农信机构担负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在时代机遇面前,农信机构会聚一堂,共同探讨运营管理转型的新路径、新思路,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吉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立生指出,运营管理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职能之一,既是经营的基础平台,也是管理的前沿阵地,为银行经营管理发挥着最基础的保障支撑作用。吉林农信立足实际,探索出“千军万马+金融科技”的发展思路。基于农信系统机构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现实基础,充分发挥农信系统经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人熟地熟等优势,打好“千军万马+金融科技”组合拳,运用好产品、渠道、场景和客户营销服务能力等关键要素,积极推动场景生态化、经营数字化、产品自助化、渠道综合化、运营集中化、风控智能化,构建农信网点与上门服务、流动服务、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牢牢守住现有阵地和份额,全力做好客户所需、政府所愿、农信所能的服务对接,有效实现客户需求快捷响应和精准触达。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进元表示,在当前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农信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正面临着新的转型发展机遇。精细化管理、厅堂服务提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等目标的达成,已成为推动农信机构业绩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将持续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和专业影响力,为农信机构搭建交流经验、分享智慧的平台。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一定能够推动农信机构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现。

吉林银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张蕾介绍,吉林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工具,从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网点集约化运营、数字化场景金融服务提升、全流程风险智能管控、线上管理模式升级等方面入手,推动运营条线工作创新求变、变中突破,推进业务发展与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探索建设业务管理标准化、系统功能智能化、风险控制精准化、管理手段创新化、服务效能突出化的卓越运营管理体系。

打造智能化、集约化业务场景和管理模式

面对客户日新月异的服务需求,农商银行的业务流程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仅靠传统的规模化运营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需要利用智能化手段驱动业务、数据、系统的集约化运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银行运营管理效率。

吉林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桂宝指出,针对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新形势,吉林省联社着力打造智能作业授权平台、智能风险防控平台和智能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加快推动运营管理转型。通过打造智能作业授权平台,建立网点OCR+省中心OCR智能比对模式,再造集中作业流程,优化岗位配置,降低人力资源消耗,使省中心节约人员30多人。扩大智能作业授权范围,努力提升柜面标准化业务的智能处理水平,全辖智能授权业务量占到65.9%,集中作业智能审核替代率达到69.7%。

陕西省联社总审计师付伟忠介绍了运营条线打造数智化运营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按照“能集中处理的不分散处理,能系统处理的不人工处理”的运营理念,该社构建起“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前后台协作”的集中运营模式,实现集中作业、集中授权、集中后督、集中对账的全省集中统一运营。充分应用OCR识别、RPA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提升业务自动化处理替代率,减少人工作业量。RPA投产以来累计节省人力成本1700多个小时,事后监督自动监督OCR识别通过率超过70%。

上海农商银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罗瑛介绍了如何以数智化转型提升运营效能。通过运用智能化机具加快网点转型,从“做业务”到“做客户”,不断提升客户和员工体验。通过视频监测技术,结合业务场景模型,实现系统自动监测、预警风险场景,提升运营风险自动化防控能力。运用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实现通过系统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实现运营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通过业务后台集中作业、要素集约化管理,集合集中处理优势,推进业务处理流程和业务管理再造,形成了包含后台集中作业、询证函上收、现金集中清分、自助机具集中配钞等集约化运营处理和管理模式。

纵深推进网点智能化、轻型化转型

网点是银行服务社会、展现形象的关键窗口。对扎根县域和农村、具有点多面广优势的农信机构而言,网点不仅是核心的客户服务通道,也是提升运营管理价值增量的重要阵地。当前,农信机构依托数字化技术,纷纷加快智能化、轻型化网点建设步伐,为客户打造跨时间、跨渠道的无缝服务体验。

湖北省联社运营服务部总经理刘志传分享了“深化示范支行建设”的湖北经验。该社引领辖内县市农商银行,将支行打造成基层党建主阵地、乡村振兴主办行、产品营销主战场、干部选拔主渠道和提质增效主力军。大力发展智能柜台,整合调度网点智能柜员机、自助设备与大堂经理、客户经理、柜员等资源,提升网点个人业务的处理效率和客户体验;大力建设新柜面系统,对前台柜面系统实施交易场景化改造,引入电子凭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双屏互动等技术手段,提升网点业务处理能力;大力提升适老化及支付便利化数字建设,推出适老版、大字版手机客户端等,便利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

云南迪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毅昆表示,农商银行要突破发展瓶颈,需要加快物理网点升级改造,重点定位为零售型、轻量化网点,围绕业务数字化开发移动营销APP、管理平台等,优化业务流程,实现高柜服务转向低柜营销,提高农户、涉农中小微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客群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获得感。

数字化驱动风控流程全覆盖、风险识别更精准

如何准确研判业务中的风险隐患、把控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平衡,一直是农信机构运营工作的难点和痛点。近年来,利用数字技术赋能风险管理已成为必要且可行的趋势,不仅提升了农信机构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和效率,还增强了风险应对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北京农商银行会计营运部总经理张祖萍强调,运营是银行生产的中枢,完成大量集约化和流程的改造后,以往大量分散的、传统的人工作业风险集中到系统作业的关键环节上,安全生产永远是运营条线永恒的话题。当阶段性成果落地之后,需要思考业务条线本身标准和规范的提升。北京农商银行借助机器学习、隐私计算、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一体化推进反洗钱、反欺诈综合治理,提高风险管理的过程管控能力。加快推进智能风控模型及洗钱风险管理工具建设,2024年上半年,先后部署对公实时监测模型1个、个人模型6个,部署事后监测模型13个、优化完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7个;积极引入外部数据资源,动态调整存量账户风险筛查规则;积极加入金融反诈一体化平台,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苏州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邱萍介绍了该行依托AI智能巡检实现自动化精准防控的建设成效。智能巡检以自助银行、网点服务和内控操作为主,包括自动识别自助银行和网点外围环境、自助银行客户行为、网点基础服务规范、网点员工异常行为、网点现金印章等重要物品管理等,在实践中发挥了节约人力成本、识别准确率高、响应速度快、风险排查及时的良好作用。

探索标准化运营区域路线图 提升省联社大平台功能

在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中,标准化不仅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农信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运营标准体系,我们能够更好地规范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江苏省联社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正总经理级)谢冰介绍了江苏农信“五位一体”的创新打法,在“运营服务、运营管理、运营系统、运营风控、运营队伍”方面花功着力,积极探索实践,有力有效推动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提升标准化和精细化运营水平,2024年,江苏省联社还围绕“出台柜面服务时间标准、制定厅堂服务管理规范、完善上门服务流程”三项内容,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运营服务效率年”活动。

安徽省联社运行管理部总经理朱道荣表示,安徽省联社以管理精细化、网点智能化、业务标准化、作业集中化、操作规范化、凭证无纸化为标准化转型方向,在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组建了以营业网点、农商银行总部、省联社运营管理部为主的“三级架构”,以柜面无纸化、智能运行管理平台、运营管理辅助支撑为“三大平台”,以标准化建设、持续优化、全省集中作业“三个阶段”的标准化建设规划为目标,上下协同,三级联动持续稳健开展全系统运行标准化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社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新辉表示,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夯实农信机构稳健发展的基础。实践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社按照“管理、运营、服务”分级管理的要求,搭建了业务标准化、流程最优化、操作便捷化的业务运行体系,统筹抓好制度建设、制度梳理、制度后评价等关键环节,细化业务操作标准、高效运用柜面风险预警监督平台并规范检查标准以提升事后监督工作效能。同时,推进集约化转型全过程中,要求各级各条线均在“精细化”上出实招、下实功,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管理质效。

开展内部挖潜行动 提升运营管理效能

银行降本增效工作,不仅要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还要有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系统性变革,打造高效盈利的运营管理模式。面对激烈的县域金融市场竞争,农商银行亟须通过精准挖潜,减轻运营管理成本包袱,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辽宁农商银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张敏介绍了该行的实践探索。第一,优化传统凭证管理,历经整合凭证、缩小凭证至无纸化凭证三阶段,显著减少印刷费用与库存,全省73家法人行社年节省约730万元。精简印章种类并引入印控仪,提升管控效率,计划全面集中管理以降低成本。第二,推行数字运营策略,强化智能柜台应用,减少人力依赖,单台智能柜台效率比肩柜员,且采购成本远低于人力成本。通过集中授权业务,提升处理速度,全省范围内大幅缩减人力成本。第三,通过统一法人管理,归集清算资金,实现资金高效利用,年增资金收益约1000万-1500万元。

吉林长春发展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富英介绍,该行运营转型历经两个阶段:自主探索与深度科技赋能。2011年,面对系统支撑不足,通过优化库存现金、重空凭证及会计档案管理,奠定转型基础。自2019年起,依托省联社平台,实施集中运营,提升作业、监督及审批效率,显著降低差错率,提升通过率,节省成本约150万元。2023年起,进一步依托账管系统,实现账户审批、对账及年检集中管理,提升效率至100%,并优化检查模式,减少现场检查人员。今年,将反洗钱可疑交易集中管理,减轻柜面负担,优化人力配置,整体压降人力成本,提升运营质效。目前,运营条线人员占比降至31.72%,人力成本及业务费用大幅压降,库存现金显著减少,实现了经济价值与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

山西永济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虎瑞介绍,该行通过调研发现,与同业相比,其网点布局、运营效率与渠道拓展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些也正是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运营效能难以充分发挥的根源所在。为此,该行扎实推进“两强三优化”降本增效实践路径,即促进风险底线坚守稳健转型、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提速转型、优化网点结构布局加快转型、优化劳动组合模式助力转型、优化业务流程促进转型,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推进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