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部署力度大、含金量高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部署力度大、含金量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7-22 07:52

□记者 许予朋

7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部长级)唐方裕介绍,《决定》一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内容。其中有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重点就《决定》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的部署进行了介绍。同时,本次新闻发布会还重点回应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吸引外资情况等热点话题。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韩文秀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分量很重。重点有7个方面:

第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另一方面,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此外,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第二,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决定》提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同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决定》强调,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要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优化各类存量结构调整。

第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强农惠农富农,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第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定》要求,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第六,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决定》强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第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定》强调,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决定》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的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一定要抓好落地见效。”韩文秀强调。

政策给力、改革发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从宏观数据看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但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存在一定“温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在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加以应对,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对此,韩文秀明确,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政策层面,韩文秀表示,要更加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要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投入更多真金白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此外,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改革方面,韩文秀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同时,要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空间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新经济增长引擎正不断发展壮大。面对这两种趋势,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而强劲的动力支撑。

具体来看,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期,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积极变化。”韩文秀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

“需要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韩文秀进一步强调。

二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韩文秀指出,近年来我国形成了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一批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未来,要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面对新的国际环境,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不断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内需潜力大,内部可循环,只要办好自己的事,就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行稳致远。”韩文秀说。

乐见外资企业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今年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减少,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本次新闻发布会重申了我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韩文秀认为,当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降只是暂时的现象。未来,中国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尽快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此外,将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发展,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我们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愿同广大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藏的巨大机遇,乐见外资企业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韩文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