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促进中部崛起 绿色金融大有作为

促进中部崛起 绿色金融大有作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6-28 08:15

□莫开伟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系列产业经济基础、充足的社会经济资源以及重要的交通地理区位优势,既向绿色金融发展敞开了大门,同时也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波澜壮阔的舞台。银行金融机构只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投身中部崛起的伟大社会变革,才能紧扣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充分吸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营养,为绿色金融发展增厚基础,也反过来使绿色金融更加为中部六省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金融业本身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部六省经济高质量增长、承接东西经济梯度转移和南北经济融合的美好愿景才能真正实现。

那么,中部六省银行金融机构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实现绿色金融的突围,开辟更为广阔的绿色金融发展空间?

其一,不断提高金融对六省经济发展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做大金融总量,提高绿色金融对中部崛起的辐射能力。银行金融机构应通过构建多元化金融业态,提升中部地区金融机构的聚集度,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引进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银行,并利用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机遇,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同时,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展,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完善地方证券业、保险业组织体系,推动地方券商、保险机构快速发展。此外,还应大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如基金、离岸金融、金融租赁等,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积极培育壮大本土金融科技企业。

其二,不断优化金融结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方式,提供绿色金融对中部崛起的供给能力。银行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直接融资培育和辅导,引导企业充分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重点在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消费金融、碳汇金融、绿色保险等领域突破创新,先行先试,让金融产品“亮起来”;加大引进设立各类基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各类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推动设立一批风险投资基金、创新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加快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完善市场交易制度规则,创新方式加大企业宣介力度,积极链接更多金融资源。

同时,根据中部崛起的金融市场需求以及容量,提供区域针对性强的信贷、债券、资本市场等系列配套金融服务,实现信贷产品、债券品种和资本市场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与优化。

其三,不断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优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绿色金融对中部崛起的参与能力。银行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加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金融政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尤其是推动地方和部门建立与“双碳”目标相容的激励机制,在财政贴息、风险损失补偿、绿色担保等方面给予绿色金融工具更多、更实的政策便利,提高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主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促使绿色金融通过财政资源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借助金融机构专业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直接融资等,促进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等资源投向新兴绿色产业,建立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不断提升金融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

此外,从社会资本角度,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流向绿色环保、清洁节能和污染防治等领域,发挥社会金融资源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支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绿色金融重点对新兴绿色产业提供融资支持,特别是聚焦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扶持绿色技术创新项目,为中部崛起提供足够金融推力。

其四,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提高绿色金融推进的广泛性和适应性,提高绿色金融对中部崛起的贡献能力。银行金融机构积极主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提升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以确保绿色金融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同时,把环保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首位,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切实防范与气候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中部地区应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治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注重绿色金融人才的引进与培育,积极挖掘吸引和培养金融人才的潜力。

其五,大力融合发展创新“绿色金融制度”,使绿色金融日益深入人心,提高绿色金融对中部崛起的推动能力。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深入,绿色金融生态融合性与创新性不断凸显,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供给格局不断出新。因此,增强碳市场金融属性,立足现实做好制度设计,中部地区绿色金融可大有作为。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