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主旨演讲>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业大有可为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业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6-21 09:41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融入金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特别是生成式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语义理解、语言生成以及知识整合的能力,在保险业风险管理、市场营销、运营服务、投资研究和企业的经营治理等场景中大有可为。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潜力

第一,在金融风控和合规管理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遵守法规和合规的要求。第二,在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个性化服务和优化客户体验。第三,在智慧投顾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市场数据分析、评估风险以及提供投资建议。第四,在金融管理自动化交易方面,操作领域的员工要充分掌握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从而预测市场走势和自动化交易。第五,在智能客服和智能助理方面,要把精算技术应用到训练中,使定价的效率更高,搭配人工智能虚拟助理使销售人员更好地掌握产品信息。第六,在网络和数据安全方面,对个人的场景识别能让金融机构在操作权限、风险防控以及内控和合规管理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要在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应用大模型技术的过程中,把提高业务的处理能力作为主要方面,重点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智慧客服水平和运营效率。

AI大模型时代下,数据、算力、算法是下一步科技革命的重要一环,这方面还存在数据和隐私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所有数据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也还需研究。

下一步,建议一是加大通用大模型的研发力度,政府牵头建立算力平台和数据中心。二是鼓励国产芯片快速弥补市场缺口,加快推动算力国产化。三是支持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将大模型微调形成专业领域的应用性大模型,快速赋能各种业务的发展。四是强调AI的治理和规范,加快制定金融大模型的应用规范。

站在行业转型的角度,近几年随着保险业线上化、数字化不断发展,行业经营场景不断扩展,也为保险业全流程业务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监管层面不断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行业逐渐认识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保险业数字金融创新实践提供了很多成熟且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

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保险业纷纷加大了数字化投入,保险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在理赔、营销、风控、结算等领域不断优化传统的作业流程,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提升经营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合其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对于全行业来说,应从五个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思考。第一,数字理赔通过数字化流程、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提高理赔申请的便捷性、准确性和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理赔体验,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好的风险管控手段,提高理赔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二,数字营销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内容销售等渠道利用智能外呼和线上触达的手段,附加客户画像、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等技术,能够提高保险产品的曝光度、精准度,增强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交流互通,促进保险的销售规范化和保险品牌的建设。

第三,数字风控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了风控的评价精准性,下一步应加强预测能力方面的大模型应用,替代区块链的一些技术,快速提供风险防范的手段,及时发现可控风险,实现客户与保险公司的双赢。中国是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打造基于区块链的食品溯源平台,提高科技化管理能力是当务之急。

第四,在数字结算方面,保险公司通过数字结算可以提高资金的收付和处理效率,例如某些资金管理平台在预付卡方面有特殊用途的预付卡管理、发卡商户和市民服务APP等,实现预付式消费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全过程监管闭环,为政府监管和消费提供了支撑。

第五,科技赋能保险业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隐私、伦理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提高系统研发和运维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如何在通过数据安全性减少欺诈?保险理赔、风险溯源、数字资产等方面都需要科技保障和支撑。未来保险业的技术研发应用不是简单采用数字化操作。

(本报记者 杨雨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