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5-29 07:13
编者按:
目前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需要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数字化能力,从而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此,《中国银行保险报》特邀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可持续金融专家委员边鹏,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龙湾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5位行业专家,围绕“金融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发表真知灼见。
□记者 苏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之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此外,“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金融支持
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就是支持科技企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协同发展,金融行业亦是如此。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24年1月,《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印发,引导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如何支持?有哪些难题?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认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等,分别以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为核心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更高层级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上述生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最新金融科技的发展更好地利用数据和算力等生产要素。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密相连。
与此同时,李健表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金融业也面临着深刻变化,比如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丰富、服务模式创新等。对于银行业来说,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一是传统银行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于银行资产端的选择会有变化,通过支持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客户,有助于银行更好地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三是丰富银行的服务范围,更好地拓展诸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的客群基础。四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银行自身在服务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会不断加强研究能力,研究赋能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五是有利于增强品牌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认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金融机构、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协作。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完善风险管理、加强金融创新和完善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可持续金融专家委员边鹏看来,金融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是互相促进、互为循环的关系。科技创新0-1是最难的,例如星展银行将服务科创作为战略,支持创业为抓手,这种模式值得行业学习。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对于新质生产力概念理解不可过于片面和狭隘,新质生产力不完全来自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来源包括:一是技术革命性突破,二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三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对新质生产力的片面理解,可能会导致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偏差。
董希淼强调,要避免“新质生产力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样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有能力和必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不是不要传统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产业转型升级跑偏或过快,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反而会导致出现问题。
当然,董希淼认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观点。他认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发展科技金融,提升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
龙湾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认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和产业结合起来才有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还是要建立产业体系化,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深度融合,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金融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仅是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对于金融机构本身也提出了要求。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投入越来越注重精准性和安全性,关注前沿创新和业务效益的深度融合。这要求金融机构持续创新金融科技供给,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于不同金融主体来说,如何看待科技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刘勇认为,金融科技的兴起,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促进了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还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普惠性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李健看来,金融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有几方面抓手:一是利用技术提升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以往银行评审授信看“三表”,现在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针对科创企业评价的“第四张表”。二是强化了获客营销的自动化能力。利用大数据“理解”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三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整合数据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对企业信用一体化管理,更好地评估企业创新能力。四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参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政府、企业、银行数据在线上系统对接。
边鹏认为,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重大机遇,数字金融有望在经济主体的价值创造、生态互联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新质生产力发展往往要依赖于大量数据要素,而金融科技产业依托金融业,天然就具有信息优势。由此可见,金融科技产业具有数据密集的特质,其中很可能孕育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边鹏说,未来除了互联网,有国际机构认为还可能会出现金融互联网,未来金融行业数据会非常丰富。
董希淼认为,应以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对金融机构来说挑战不小,不同银行有不同的做法。有些银行没有充分条件发展科技金融,部分银行所在的区域和客户对科技金融需求很弱。所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入。科技创新不确定性很大,一般认为一项重大技术从推出到产业化至少需要15年,更多需要耐心资本支持。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是银行,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让金融业特别是银行本身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进而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
陈辉认为,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要练好内功。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产生新的风险。目前科技保险还没有充分发展,首台套保险、网络安全保险都没有发展起来,金融科技对于保险企业的赋能还没有跟上。金融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要解决新兴风险,二是要防止传统风险的演变。如果不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反而可能成为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
数字金融促进数字生产力发展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边鹏认为,在数字金融支持下,实体经济获得发展,将进一步为金融提供更大的潜力空间,强化金融价值中介功能。如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数字金融的介入,才能完成分布式主体接入。
边鹏指出,传统金融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获取企业发展内部信息的必要手段,企业也无从得知银行业务的具体运行情况,因此金融服务的种类和范围都比较有限。在金融现代化转型以后,数字技术的创新集成应用促使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数据信息外部化、共享化。金融机构能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直接采集企业生产经营的一手数据信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实时、动态、准确地反馈给金融机构。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使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传输和有效处理的机制,形成数字化反馈闭环,参与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设计和决策,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捕捉企业融资需求的痛点和难点,推出具有创新性、精准性、定制化特征的产品服务。
陈辉表示,目前对于数字金融没有明确的定义,行业谈得更多的是数字货币。发展数字金融,根本还是要建立数字经济周边产业风险的话语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