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12 08:20
编者按:
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情况。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多管齐下,指导上海银行保险机构努力打造科技金融专业体系,持之以恒支持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记者 张瑾
仲冬时节的东海之滨,创新火花不断迸发,金融活水处处涌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正发出阵阵轰鸣。在这片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殷切期望的热土之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金融动能的助推作用日益凸显。
“以投行的眼光去做科技类企业”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区。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曾专程来到这里,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走进位于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几乎每位访客都会被一面挂满证书的“专利墙”吸引。透过这面墙,便可窥见企业的创新能力。截至目前,纵目科技已陆续布局自动泊车APA、记忆泊车HPP等自动驾驶产品线,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488件。
企业专注创新的背后有金融提供助力。
“一般来说,银行不会给没有盈利的企业贷款。但我们非常幸运,2020年正是融资的关键时期,交通银行深入了解我们的发展战略与路线,选择信任我们,及时发放了第一笔数千万元的贷款。”纵目科技董事、副总裁万志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为企业成长注入了“金动能”。
2021年,交通银行建立服务科技金融的“六专机制”,在上海市分行率先成立科技金融专班。结合纵目科技作为科技研发型客户,研发周期长、担保方式偏弱等特征,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其发放了首单科技研发贷款,支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2022年,该分行通过科技专班长三角一体化联动,进一步支持纵目科技(东阳)有限公司项目贷款,持续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整个授信的理念是创新,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调研,例如,关心企业的团队、技术路线、未来市场的‘天花板’或者企业的竞争对手等。”交通银行上海张江支行副行长丁岷表示。
不久前,交通银行上海张江支行还在浦东新区区委及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的多方见证下,与纵目科技签署了1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继续提供有效支撑。
“我们尽量用投行的眼光去做科技类企业。”丁岷说。
“金融服务不止步于‘融资’”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上海集聚了超过1200家行业重点企业,逐步构建起从EDA基础软件、核心产品设计、先进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
在产业加速突破发展瓶颈的背后,也有金融动能提供的助力。
“起初几乎没有银行愿意与我们合作,没有想到上海银行会给我们提供贷款。”谈及企业创新跃升的动力,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数智芯”)首席财务官杨磊对上海银行在企业将总部迁至上海后的第一次“雪中送炭”记忆犹新。原来,彼时的天数智芯正处于研发投入较高,无销售渠道、无抵押物的初创状态,创新研发遭受着不小的资金考验。
如何打破传统思维,为研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多、商业化周期长的集成电路企业及时输血补气?
上海银行科创金融团队成立总集成电路产业专班,深入分析集成电路业务模式,并基于对国家政策和行业前景的预判,为天数智芯制定了大额授信,分步提款的纯信用授信方案。在企业进行产品备货时,上海银行根据其早期订单金额决定授信额度,快速为企业发放4000万元贷款,成为天数智芯首贷行。
“我们的服务并未止步于‘融资’,还在协助企业获取投融资资金,为政企牵线搭桥等方面积极‘融智’。”上海银行市南分行普惠业务部总经理李侃介绍,上海银行先后多次协调各类投资机构、政府相关委办局与企业开展走访交流,助力天数智芯顺利引入投融资资金,了解科创支持政策。
在“融资+融智”的“双轮驱动”下,这家专注于云端服务器级芯片设计的民营科创企业已助力国内集成电路多个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员工数从2019年落地上海之初的数十人增长至数百人。上海银行对天数智芯的授信金额,也随之从合作初期的4000万元增长至1.5亿元。
与此同时,银行与企业的“双向赋能”不断提速。目前,上海银行已同天数智芯在银行数字化建设方面展开合作,并对天数智芯的异构平台进行测试。借助该异构平台,上海银行将进一步提升其大数据计算能力和数字金融服务水平。
“持续践行‘陪伴’理念”
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在上海,同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也已按下链式布局的“快进键”,产业规模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总规模直指9000亿元。
近日,华夏源细胞工程集团(以下简称“华夏源”)自主研发的“ELP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这是ELPIS干细胞新药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回首研发路,华夏源CEO朱灏直言:“生物创新药行业素有一句话,一款新药的诞生有‘10年研发、10亿元投资、1/10的成功概率’3个‘10’。从我们的实践看来,10亿元投入远远不够。”
一端是渴望自主创新的梦想和信念,另一端是不容小觑的资金压力和研发风险,在企业追梦前行的十字路口,金融服务的陪伴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朱灏回忆,2020年,华夏源进入同步推进3款产品升级的重要发展节点,一家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让他看到了转机。原来上海农商银行收到了华夏源在“上海青联”公众号填写的青年企业家融资需求申请表,主动前来对接。
“华夏源有强劲的综合研发能力和发展前景,也有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缺营收’特征。”上海农商银行普陀支行副行长周斌对记者表示,“当时看到企业提供的报表,也曾有过犹豫。”
为打破传统信贷在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阶段较难介入的僵局,上海农商银行对企业创始人与研发团队、研发成果与技术、成长性、生产能力、销售渠道进行了一系列实地尽调,并根据评估结果在7天内及时发放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此后,上海农商银行又多次在华夏源研发转化关键阶段伸出金融援手,通过主动延期、提升授信额度等方式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持续践行‘陪伴’理念,进一步培优、育强更多早中期科创企业。” 周斌介绍,截至目前,该行面向科技型企业综合授信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上市企业近100家,培育效果显著。
浦江两岸,创新暖风频频吹,金融活水汩汩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户数达2.75万户,较年初增长37.95%;贷款余额9424.37亿元,较年初增长36.73%。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