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17 16:27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梦萦】
近日,某头部主播直播时发表不当言论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事件源于该主播为某国产彩妆品牌“直播带货”过程中,面对网友评论该品牌产品越来越贵时“怒怼”网友,不仅直接否定,表示“哪里贵了,不要睁着眼睛乱说”,甚至怼网友道“有的时候(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此言一出,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丝毫不加掩饰的强硬态度、不尊重消费者的傲慢言辞令大批网友惊怒交加、深感冒犯。此外,该主播言论中的一句“国货品牌很难的”,不仅网友们并不买账,还被抨击为“上价值”“道德绑架”“拿‘国货’当挡箭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少国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近几年更是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新中式”“国潮”的东风,愈发蓬勃旺盛、欣欣向荣。然而,“国货”之名并不能“遮百丑”,国货品牌发展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需要也必须被正视。如上述事件中的相关品牌被曝出“1克眉笔贵过1克黄金”“散粉贵过香奈儿”,遭网友质疑性价比过低、成本都用在营销推广上、产品包装和品牌溢价过度严重等。有高赞评论说得中肯:“某些所谓‘国货’,如果只是打着爱国旗号搞‘收割经济’,而不是脚踏实地、以质量和价格取胜,迟早会被淘汰”。
事实上,国产品牌中便宜的好货并不在少数。在各大社交平台随手搜索“国货之光”,便可以窥见大批网友对品质过硬的国货的推崇与热捧,国货人气之高令人惊讶。可见,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土生土长的国货品牌们在市场竞争中已占尽先手优势。首先,国货品牌天然包裹着一重“爱国情感滤镜”,消费者心智的天平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朝它们倾斜。其次,国货起步较晚,即便稍有不足,也能得到消费者更多的宽容。再次,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对外国品牌的追捧甚至是迷信盲从甚嚣尘上,所谓“物极必反”,随后便有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偏爱发掘国货品牌特别是小众国货品牌中的好物以彰显自身个性与品位。最后,近年来,国货品牌得到了上至国家下至市场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适宜国货生存与发展壮大的大环境已经孕育形成并日臻完善。
因此,国货品牌们更应爱惜羽毛,不该安然躺在“国货”的身份上不思进取,将“国货”当成“遮羞布”,甚至自砸招牌。消费者也应摆正态度,不对国货品牌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更不能对其无底线包容。只有消费者“用脚投票”,助力国货品牌中的“良币”日益枝繁叶茂,使“劣币”失去存续的土壤,让痼疾得以根治、积弊得到改善,质量、口碑不断提升,才是珍视并守护“国货”这个金字招牌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