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13 11:18
□孟庆红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风险特性,是与银行业的经营性质相伴与生俱来的。正因如此,银行制定了各项制度,形成员工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体系。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员工未能真正做到尽职自律,导致了一些风险事件的发生,从中暴露的问题有待研究。
造成操作风险事件的诱因分析
(一)工作中执行走样,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基层一线员工往往身兼数岗,长期在相同环境下程式化完成大量的事务性操作,极易形成操作疲劳,使得头脑中防范操作风险这根弦松弛。有时碍于情面,防范风险的措施不到位。工作上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管理,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听之任之,不纠他也不自律,导致业务操作上出现随意性,产生风险漏洞和隐患。而又往往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是心里觉得“这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正是类似这样的态度和认识,使得风险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有了可乘之机。
(二)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控。目前银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商业银行基层员工均面临着较大的业务指标压力,面临业务合规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在业绩考核和同业竞争压力下,很可能就成为员工行为扭曲的诱因,使其自律控制减弱,于是操作风险事件就难免发生。有些分支机构为了单纯追求存款、贷款市场规模的扩张以及经营利润的增加而从事风险过高的业务,又怕繁琐的审核让客户不满,没能认真履行金融机构审核的义务和职责,而使内控制度和风险等级评估难以有效执行。
(三)学习不深,对制度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不知如何具体操作、如何把握尺度和标准,对自律的执行要求认识也不够清晰。
防范操作风险事件的对策建议
(一)把规章制度和行为守则“印”在每个员工的心里,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和遵章守纪意识。
加强对员工进行新时期合规文化核心理念和制度规定的教育培训,在推出新业务、新产品、新操作流程和员工轮换新岗位时,应现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熟悉规章制度和禁止性规定,避免出现不了解、不熟悉、未掌握规章制度而违规的现象。只有员工把各项制度牢记于心,才能真正应用于行。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引导员工对于本部门、本环节的相关禁止条款、行为规范、操作要求等,不但一定要熟记于心,还要结合工作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会使自身服务更专业化、规范化;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合理的制度就像江河两边的堤岸,看上去似乎是对河流的束缚和限制,实则为河流的流向指明了方向、为岸上的世界提供了保护。在工作中遵章守纪、合规操作,才能避免风险漫过责任的堤坝。
(二)加强银行内部自律机制的建设,在自律机制框架下,促进员工自觉遵守和互相监督并举,内部调控和外部约束并举。
上级行要引导各基层行从内因上强化银行自律的内部机制保障,定期开展银行内控机制运行情况检查和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业务主管及时监督业务处理流程,确保业务合规,严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还要督促基层银行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风险特征和监管要求,并严格执行。强化员工对制度的敬畏,让员工不想违规、不敢违规。无论多么完美的制度都只有真正“走”进员工的心里,才能落到实处。如果员工漠视规章制度,我行我素,违章操作,迟早都会发生风险事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让员工在思想上形成对制度的“敬畏”,才能主动自觉按规操作,不做违章之事,不犯违规之错。同时还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让员工遵章获奖励、守纪受表扬。激励员工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自律意识,将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去认真践行,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不含糊,让遵章守则贯穿各项业务办理过程的始终。
此外,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金融机构自律水平高低的另外重要因素之一,要完善和严格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三)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要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镜子、警钟和前车之鉴的作用。
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警示员工清醒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危害,以反面典型为镜正心修身,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绝不越雷池一步。同时,引导组织员工对典型案例倒查,进行细致分析、研讨,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征、规律、表现手法,并做到举一反三,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积累实用经验。还要组织引导员工结合典型案例从日常工作中查找各项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分类梳理,查找关键风险点。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症结所在,协调有关方面,因案施策,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让风险防控前置,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制度,放弃片面追求指标数据而忽视风险、将机构竞争压力简单转嫁给基层员工的传统模式。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把风险因素考虑进去,增加风险管理指标的权重,将操作风险指标单列入考核,建立双向奖惩机制。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的量化与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要利用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积累完整的风险数据,科学准确计量各类业务操作风险,依据积累的风险大数据,绘制经营风险预警图,建立全角度运作合规预警体系,动态化管控风险指标,依托风险大数据及时发现、研判经营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对于多发、突发风险事件及时发出合规预警和风险提示,防患于未然。
必须坚持业务发展与内控合规“两手抓,两手硬”的理念,把“发展业务不能以违反制度为代价”的红线刻印在心里。开展新业务前提必须是风险可控,切忌盲目扩张,却将合规经营与风险控制制度建设摆在一边。金融行业经营信用和风险,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管理制度、风险意识,内控机制形同虚设,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就犹如大海里的一艘小船随波逐流,迟早会被大风巨浪吹翻沉没。
(五)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时,要抓住员工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巧打“亲情牌”。
遵守规章制度不仅是对银行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以及对家人的慰藉。教育员工不要让家人为自己担心,自己遵章守纪不出风险,就是家人的幸福,以此来调动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内心树立起风险防控的意识。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鄂尔多斯西街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