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头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上海:“保险力量”刷新“临港速度”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上海:“保险力量”刷新“临港速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13 08:43


□本报记者 张瑾

“中国速度与安盛速度在临港相遇,令人惊喜。”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指导,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保险学会近日举办的“启航新征程保险助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活动上,安盛天平总经理助理兼首席商业险业务官曾翔说。

6月响应、8月获批、同月开业……作为首批进驻临港新片区再保险国际交易中心的外资险企,令曾翔惊叹的“速度”背后,是保险业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的转型升级。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走进临港新片区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生命蓝湾”科技园、再制造产业园,实地感受保险助力临港新片区发展提速的举措与成效。

高效推进再保险“国际板”建设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提出支持保险集团、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再保险法人机构、分支机构;鼓励大型企业在上海设立自保公司;鼓励境内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专营再保险业务。

不到3个月,上海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走进位于临港新片区水芸北路9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大楼,记者发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8月批复的首批7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已全部完成进驻。

“作为国内最大的外资独资财险公司,安盛投身临港新片区,参与再保险‘国际板’建设,是充分利用上海金融发展优势,把握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曾翔表示,作为安盛扎根中国的全新一步,安盛天平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将依托临港新片区领先的营商环境和制度创新优势,充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政策集成优势和集中登记、清算、信息披露等功能支持,对接全球再保险技术、资本和人才,推动再保险业务向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在促进交易效率提升和交易成本降低中,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同为首批进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保险机构,平安产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的内部资源整合亦“快马加鞭”。

“为积极对接临港新片区政策和金融基础设施功能,目前已按照筹建标准完成上海再保险中心的筹建工作,新设的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为总公司直属的再保险分入机构,将集中经营再保险分入业务。”平安产险再保部高级经理许微娜介绍,平安产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将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充裕的直保渠道资源及国际再保合作网络,为“走出去”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提供因地制宜的保险产品及再保险风险转移等综合保险方案。

“临港新片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立,将打造对接全球风险分散的国际分入统一大市场,有效承接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为全球风险分散提供另一种选择。同时,也有助于强化保险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的抗风险韧性,让保险公司及再保机构在应对未知风险时多一个市场选项。”曾翔说。

创新服务临港战略性产业

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大楼向外眺望,滴水湖金融湾内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近年来,上海保险业机构在这片初具雏形的新兴金融集聚区持续深耕,通过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助力临港新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创新运用金融保险产品与服务,在助力临港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建设、服务前沿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良好成果。”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临港支公司总经理黄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核心成员,该公司近3年来为中芯国际等8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承保服务,承担了超过4800亿元的风险保额保障。同时,在芯片国产替代化方面,创新推出了国产供应材料综合责任保险,助力芯片产业国产化发展。

支持先导产业方面,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同样聚焦集成电路产业,通过提供高质量、差异化、全流程的产业风险解决方案,参与成立集共体创新实验室,同时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原上海银保监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等,为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企业及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保驾护航。

在临港新片区,“保险+航运”的先行先试也在不断提速。

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江海介绍,该公司作为注册在临港新片区的航运自保机构,聚焦“船、港、货”风险,创新组建了船舶再保险合约,承保船舶逾千艘;将风险管理嵌入物流环节,协同承运人构建风控方案,保障国际贸易运输。同时,通过专门设立防损服务部,加强对客户的风险和损失防范工作,推动防灾减损有效实施。

加速拓展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保险力量的护航下,临港再制造产业园内的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同样蹄疾步稳,热火朝天。

今年初,原上海银保监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行动方案,加强监管引领,指导行业深入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在调研中获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是汽车行业“减碳”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降低事故车辆维修成本及车险理赔成本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再制造产业的重要部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与新品相比,大约可降低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少碳排放80%以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文康告诉记者,自2017年进驻临港自贸区再制造园区以来,该公司持续深耕保险市场的资源综合利用。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部分保险公司已探索推进再制造件使用,部分品牌中再制造件有货使用率达40%。在“保险+再制造”模式下,上海保险机构正加快从业务流程、配件供应、资源回收等方面推动相关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再制造与保险的业务融合实现较快发展。

“受益于‘原料从保险中来,产品到保险中去’的循环业务模式。公司业务规模保持着3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今年产销更有望实现60%以上的增长。”陈文康称,“相信在政策、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再制造企业将不断增加,并在试点区域的示范引领下,产品领域不断丰富,技术手段日益成熟,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