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05 07:19
□实习记者 章丽铃
安徽农业发展正在稳步前行,政策的驱动力不可忽视。从监管层面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陆续出台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文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活动方案,连续两年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对接专项行动,引导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多项举措切实推动了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资源投入,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大中型银行开始下沉乡村市场。从四大行2023年半年度成绩单来看,其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其中,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1289亿元,增速36.17%;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3348亿元,增速15.69%;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1056.56亿元,增速11.94%;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1503亿元,增速22.18%。
作为服务“三农”及推进乡村振兴的基层主力军,农商银行系统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安徽省农商银行系统涉农贷款余额6284.12亿元,较年初增长448.13亿元;整村授信合作协议签约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采集农户信息631万户,其中用信余额3352亿元。
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性和便利性大幅提高,安徽省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
在优化服务方面,各银行机构均加大了数字科技与金融产品的结合,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如,农行安徽省分行搭建了数字乡村服务体系,打造了智慧畜牧贷、惠农e贷、富民贷等具有标识度的涉农特色场景和产品,其中,截至7月底,惠农e贷贷款余额524亿元,较年初增长183亿元,增量系统内第一;农商银行系统的“金农易贷”,目前线上贷款余额2912.58亿元,较年初增长11.29%;续贷率63.5%,较年初提升6.1个百分点。
在金融工具集成创新方面,多家银行机构开始探索加强与担保、保险、评级评估等机构的合作,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如,建行安徽省分行与安徽农担携手,共享土地流转亩数、农业补贴、保险补贴等涉农数据,推出首个银担直连全流程线上对公信贷产品“皖农云担通”,服务家庭农场、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由安徽农担提供担保,这在建行系统和国家农担联盟担保系统内均属首次。
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资金成本、盈利能力等与中小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利率定价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大行下沉服务有效加大了资金供给、促进了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降低了农户、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同时也客观上挤压了中小银行市场空间。但农商银行的本地化优势使之更贴近农村金融市场,其网点布局完善,机构层级少、决策链条短,便于快速获取市场和客户信息,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绝对主力。
各类银行机构应进一步发挥差异化优势,错位竞争,合力支持安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应强化对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发挥供应链金融作用,支持农业产业链各经营主体;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则可深挖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专注贷款主业、专注服务当地、专注支农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