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需强化三个转变

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

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需强化三个转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6-16 07:16

【记者 郭永刚】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近日在浙江绍兴召开。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金融在支持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强化从注重总量向注重结构调整转变、从强调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从注重效率向既注重效率又注重效益转变。

王洪章认为,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中国式现代化对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方位要求,强调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为实体经济服务。

不过,金融在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做好。

王洪章认为,金融在支持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强化3个转变。

一是从注重总量向注重结构调整转变。他表示,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个最优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若金融支持了不合理的结构需求,则会违背经济规律和金融运行规律,并对社会经济或金融自身产生负效益。所以,金融的任务和出发点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包括各地方区域发展规划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是从强调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王洪章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要高、效益要好。庞大的金融资产注入实体经济,需要把握好投控方向、风险识别,确保实体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需要细化每个经济实体个体产业是否升级,技术是否随之创新,自生能力、生产成本是否降低并有竞争力。

三是从注重效率向既注重效率又注重效益转变。王洪章表示,近十年来,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开启了转型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大幅度提升,但在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效率的同时,实体经济效益增长不均衡。此外,银行资产质量总体上是稳定的,但考虑到对部分领域贷款实行延期还贷和信贷总额增加较快因素,贷款质量存在承压的因素。这些不均衡给银行支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供给侧方面,银行要积极促进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原材料等要素的最优供给,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高质量产品、技术和服务供给,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生存、人民和社会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需要。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部门的天职。从金融的基础功能来看,金融当前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回归本源,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共生共荣。”王洪章表示。

他建议,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金融应给予更多的支持。

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竞争的唯一因素,国家已经把科技创新嵌入到各项经济政策和区域规划之中。这种对创新的渴望和时不我待的发展意识,对金融的要求是现实的,也是急迫的。对金融来讲,要构建涵盖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等多层次的投融资市场体系,建立政府、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社会资本等不同来源、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期限的资金组合,形成尽可能多的服务方式,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丰富市场供给。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碳金融任重而道远。”王洪章表示,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需要金融给予大力支持,商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种绿色金融工具需要加快发展。“目前绿色融资不到30万亿元人民币,距离绿色投资百万亿元的需求和400多万亿元的金融总量,30万亿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宏观部门、金融监管和商业金融机构付出努力。”他说。

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王洪章建议,差距明显的区域应把金融再造作为突破口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打造诚信经济环境,优化金融生态,增强金融供给实力,以良好的金融生态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