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慎防小额贷款变成“大胖子”

沧浪时评

慎防小额贷款变成“大胖子”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6-08 08:28

多数不良贷款名义上说是小额贷款,实质上是“非小额贷款”,这类披着小额贷款外衣的贷款在实际运行中风险凸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朱江

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主要产品,对农民发家致富,对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操作中,一笔贷款从表面上看是小额,但实际上却是“分解”了的大额,猛一看是个“瘦子”,细一查是个“大胖子”,多数不良贷款名义上说是小额贷款,实质已是非小额贷款,这类披着小额贷款外衣的贷款在运行中风险日益凸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非小额化”贷款的表现形式

小额贷款“非小额化”大概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私贷公用,由众多村民贷款,供村集体或集体企业使用;家族式贷款,由一个家族多名成员贷款供一人使用或一个项目使用,这种情况最普遍;化整为零,即一人冒用多人身份证件,套用小额农贷,或者用一户多次立据借款;积少成多,联系一个或多个农户借款,实际为一人所用,风险集中且对银行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较大;贷款“农转非”,按规定一些小额贷款品种主要支持以农户为主的涉农行业,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贷款转让、“二传手”等,信贷员无法控制,出现“鱼目混珠”挤占、挪用及垒大户现象;游击队变集团军,即借款人借用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件及贷款证骗取小额农贷,少的三五户,多的能达上百户。

怎样防范和化解“大胖子”贷款?

制度约束法。健全内控制度,抓好“三道防线”。农村金融机构要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会计、稽核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应设立三道风险监控防线。一是在一线临柜人员中要设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在部门、岗位之间设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作为第二道防线;三是设立内部监督部门对业务经营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把各类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

人才择优法。信贷岗位掌控着银行资产“命门”,但历史形成的用人习惯——“他做不了别的只能作个信贷员”,造成了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差的职员同时集中在信贷岗位上,无形中为银行潜藏了巨大风险。信贷岗位需要有经验、品质好、不怕吃苦的优秀员工。不称职的信贷员所造成的危害比他在其他岗位所造成的危害更大。

物证法。借款人提供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等有效证件,并把有关信息输入信贷系统。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申请贷款,那么信贷系统会自动提示该信息。

系统查询法。通过征信系统可以查询借款人在金融机构贷款情况及还款记录,是否讲信誉及一人多处贷款看得清清楚楚。通过身份证核查系统查询身份证的真假,这样可以防止用真假身份证一人多笔或一人多处贷款。

分析判断法。“大胖子”贷款往往在借款时间和地点上集中发生,姓氏相同或相互是亲戚、朋友、近邻关系,只要细心观察和倾听他们的谈话就可以发现这种关系。贷款额度在权限内或授信内要求最大化,贷款到手后,结息时间相同或相近。

调查沟通法。“大胖子”贷款对银行是“保密”的,但在“大胖子”内部是公开的,甚至是充分讨论、激烈争论的结果。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争论、讨论往往在整个村庄都是公开的秘密。信贷人员上门进行细致调查,通过近邻和村组干部了解情况,这种信息是不难捕捉到的。在一个村庄里发展一两个信得过的信息联络员,定期沟通,了解最新的、活的信息。

法律消化法。“大胖子”贷款风险一旦形成就要积极想办法化解,比如法律手段。效果往往是以点带面,只要攻克一点,一“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例授信法。现在农村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量很大,集体土地上的房产不能作为抵押,集镇上的国有土地房手续齐全的又不多,这种现状造成了抵押难。信用贷款最大额度一般不会超过20万元。而小微企业所需资金往往是几十万元甚至是上百万元,这就形成了供需矛盾。以前对这类贷款授信是按额度来授信,一级10万元,二级6万元,三级3万元,封顶就是10万元,这与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是不相匹配的。不妨换个思路:按比例授信,一级满足资金总需求的75%,二级满足资金总需求的60%,三级满足资金总需求的45%,用这种思路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授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信用环境改善法。优良的信用环境是“扼杀”不良贷款的治本之策。解决信用环境问题除了政府的重视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外,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要讲诚信,处理好与执法部门的关系,使农村金融机构正当、合法的权利得到保障,进而推动全民信用意识的提高。同时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逃废债现象。对少数恶意逃废债的“钉子户”,要依法进行信贷资产保全,控制贷款风险。

(作者单位:湖北郧县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