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外> 加息与缩表导致美国本轮高通胀

加息与缩表导致美国本轮高通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25 09:35

□温彬

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价减产,重创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再加上欧美国家财政扩张,导致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涨”现象。被誉为“反通胀斗士”的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采取强硬货币紧缩政策,激进加息,最终控制住了通胀。自此,全球经济进入了“三低一高”的发展周期,即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和高资产价格的组合。疫情暴发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应对,叠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运输障碍,全球经济重现高通胀的局面。

本轮高通胀与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类似,既有供给侧冲击的因素,又有需求侧刺激的原因。从供给侧看,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中断。疫情暴发初期,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实现复工复产,产能得以恢复。而欧美等国家在疫情冲击之下,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断,出现供给约束。从需求侧看,美联储采取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政府向居民发放补贴,刺激了消费需求扩大,供求矛盾最终推高了商品和服务价格,全球再次出现40年来罕见高通胀。

自疫情暴发以来,部分国家通胀飙升,如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国家通胀率高达数倍,受俄乌冲突影响天然气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通胀率超过了10%,美国通胀率在去年中达到9.1%的40年历史高位,而中国、日本的通胀率都处于2%左右的温和通胀。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与CPI的构成有很大关系,美国CPI构成中30%与房价房租直接相关,疫情发生后,美国房价和房租快速上涨推高了CPI。

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反映供应链紧张程度,该指数现已显著回落,因疫情导致的供给约束明显减弱。

2021年3月,美国CPI同比首次突破2%的目标,之后连续上行,但美联储坚信通胀是短期现象,待疫情缓解后,通胀就会回落到目标附近,现在看来,美联储错过了治理通胀的最佳时期。直到2022年3月,美联储才意识到通胀可能是一个中长期的现象,并收紧货币政策。一是启动加息进程,在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中,本轮加息是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到目前累计加息8次共450个基点,预计本月议息会将再次加息25个基点。

二是开始缩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最高9万亿美元迅速回落,每个月缩表950亿美元,欧洲央行也开始缩表,而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央行则出现了资产负债表的扩张。

加息缩表抑制了总需求,对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去年末,随着我国疫情管控的放开,经济快速升温,春节期间出行人数、电影票房、餐饮消费等同比显著回升,IMF等国际组织看好中国经济的复苏,并有望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7%上调到5.2%。

判断本轮通胀的趋势,需要分析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变化情况。随着疫情的消退,供应链恢复正常,供给约束消除;货币紧缩对需求已产生抑制效果,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回落,CRB指数已较去年最高点下跌了20%左右。全球通胀已出现拐点,今年2月美国CPI已下降到6%,核心通胀率为5.5%,当然短期内回落到2%目标还有难度。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