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ESG推动保险业绿色转型

ESG推动保险业绿色转型

绿色保险与ESG专栏·综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25 09:18

□本报实习记者 杨雨萌

近年来,ESG理念在国内迅速普及,保险作为管理生活中各式各样风险的保障手段,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险资金长期性、避险性以及社会价值属性等特性与ESG投资理念天然适配,保险公司的经营与投资决策上也受到了ESG理念影响。ESG在给保险行业带来转型机遇与路径的同时,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业内观点认为,ESG一方面对保险公司的整体管理架构提出了挑战。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公司整体ESG管理,强化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在业务运营层面要求保险公司顺应低碳转型。从负债端来看,保险公司需开发绿色保险品种,加强保险用户ESG知识普及教育。从投资端来看,需践行ESG投资理念,搭建ESG投资体系,优化投资组合。这些又与保险公司原有的业务发展模式不同,相关ESG人才亟待补充和培养,在转型过程中将带来新的挑战。

“双碳”目标带来转型新要求

“ESG作为新环境下的发展趋势,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主要是转型风险。”鼎和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要聚焦“双碳”目标,把握能源变革机会,走绿色发展之路,开拓绿色保险业务,以绿色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风险管理者和资产管理者。

以车险为例,作为财险市场的“半壁江山”,车险的绿色转型备受市场关注。全球交通部门超70%的碳排放量来自道路车辆,新能源汽车则是交通减碳重要抓手,而新能源车险发展完善是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市场角度看,新能源车从2021年起已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新能源车险业务在未来或将成为最重要的车险业务增量来源。“发展新能源车险是公司战略发展的必经之路,保险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鼎和保险车险部负责人说。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总体来看,新能源车险在当前财险市场面临着产品定价与研发方面的难题。一是新能源车险经营难度更大。新能源车的风险特性与传统燃油车有巨大差异,目前新能源车险业务赔付远高于传统燃油车业务,且新能源车险业务数据积累量小,风险识别和定价准确性均较传统燃油车有较大差距,经营新能源车险盈利难度更大,对风控水平要求更高。二是新能源车险尚未破除传统车险竞争模式,产品同质化和价格竞争仍将持续影响新能源车险业务。三是创新模式与产品研发不足。新能源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远高于传统燃油车,而目前的保险产品并未对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系统及自动驾驶相关风险有任何保障,相关方面的投入研究也偏少。

持续提升ESG投资市场参与度

“纵观整个市场,国内ESG投资发展时间尚短,市场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评级体系不统一、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此外,投资者缺乏ESG专业知识,对保险业开展ESG投资带来一定局限性。”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险业肩负着向企业和公众普及ESG知识,开发与社会民生相关的保险品种,践行ESG投资引导社会价值导向的使命和担当,要不断促进责任投资理念被行业广泛接受,为践行ESG理念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

上述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投资业务看,人保财险已将绿色环保、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等相关指标纳入投资指引中,并制定了明确的定量目标。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在绿色、双碳等领域的投资,加大绿色债券、社会概念债券、可持续发展概念债券的投资,尤其要加大碳中和债券、低碳转型债券、水环保债券等资产的投资;同时加强ESG概念基金的投资,包括纯ESG主题基金、环境主题基金、社会责任主题基金、公司治理主题基金、泛ESG主题基金等。

同时,从治理方面而言,保险业要与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者合作,推动社会各界在ESG领域开展广泛行动。积极支持和参与ESG相关的政策、条例和框架研究,担当好先行者角色,以降低风险、创新和更好管理ESG问题。保险公司要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定期披露公司在ESG管理方面的进展,持续提高社会影响力。

面对ESG给保险公司提出的治理要求,各家公司在目前缺乏相关经验和数据的环境中积极探索体制创新。如鼎和保险在开展广泛的ESG机构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机构经验,结合国内保险行业特点,探索研究由基础层、工具层和应用层构成的“三位一体”ESG投资管理模式。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透露,为更好地统筹公司绿色保险工作,平安产险成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确保绿色理念融入各经营环节,下设绿色企业工作组、绿色生活保险工作组等,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并通过定期向委员会报告进展,促进绿色金融创新。

培养绿色金融人才

在国内ESG发展走上快车道的同时,ESG市场的蓬勃发展激发出对ESG人才的大量需求。值得一提的是,ESG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金融等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更可为国家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储备战略人才,在此背景下,ESG相关的岗位人才缺口开始出现。

在此背景下,香港科技大学于去年推出了中国香港首个“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学士课程;一些专业协会(如欧洲金融分析师联合会)则推出了注册ESG分析师认证服务。

保险公司对此作出应对,例如,在绿色金融人才建设方面,平安产险聚焦绿色保险人才,持续加强相关综合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致力于建立一支专业化绿色保险队伍,为助推绿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未来,保险业要走好绿色转型之路,还需要监管政策层面的支持。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对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最低资本按90%的比例计量,对相关领域支持力度较大。建议监管层面对全口径绿色保险的风险最低资本也享受打折计量的待遇,为行业绿色发展营造更良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