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17 12:19
□高婉宁
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是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两化融合”的交汇点,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个总目标下,直接作用于产业链供应链场景和生态,通过线上化、数字化的方法工具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重要作用。
竞合发展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供应链金融新生态中,呈现产业、金融、科技等多元主体各有本位、彼此协同、竞合发展的状态。
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金融实践者”,天然具备金融活动的主体资质和业务资质,但在具体金融产品的供应中受到不同的监管授权和业务边界,特别是在资金供给、账户管理、结算清算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具有绝对优势。
核心实体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参与者”,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对链属企业和整体产业有深入了解和把握,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信用支持和带动作用。但其信用支持的方式也多样化,直接的确权和担保模式逐渐淡出,而弱确权或确真不确权的方式对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科技公司作为“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方”,专注科技应用与信息服务,为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软件、模型、数据、平台等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支持,也逐渐分化出多种不同特长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化运营主力。供应链企业是属于供应链核心企业范畴里的特定业态,是重要的“供应链金融参与者”,其自身以平台化运营和轻资产为主,通常不具备获得独立大额银行授信的信用实力,但却基于其长期贸易服务和物流服务而产生对供应链整体上下游客户资源、货物资源和市场资源,具备相当的整合能力和商业风险识别及处置能力。
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市场自发的合规意识驱动,各类主体的边界开始清晰化和“回归本位”,在开放协同、竞合发展的基调下加快融合,通过业务合作、系统互联、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实现共赢。
两大痛点
目前我国数字化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从不同层面透过现象归纳起来,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主要存在两方面痛点:
一是缺乏统一管理和标准规范。供应链金融不是金融产品,而是产业、金融、技术紧密依存的生态,涉及融资、结算、保险、财资管理等多种金融活动、商务活动、配套活动及其多方多种参与主体,常规行政条块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统一归口管理,也因此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同时,对业务主体资格认定、金融活动边界认定、数据资产的标准、电子凭证的合规监管乃至票据业务的流转模式等都缺少明确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规范,也因此在发展中有各种“泛化”和“窄化”的理解和边界不清的活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和不确定性,限制了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演进和积极作用的发挥。
二是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的“两化融合”不足。一方面,在企业端相当多企业内部信息化还要突破自身业务场景的融合问题,例如不同系统适用、数据准确度、接口融合、业务断点链接、跨界人才不足等;对外部上下游企业的线上化供应链管理还未实现全链条覆盖动态实时数据源。另一方面,在金融端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分化也很快,针对千行百业复杂多变的细分供应链场景,很难做出及时充分的有效反应和标准化产品。更为突出的是,在银企双方各自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实现“自洽”和“可见”的基础上,双方在业务信息交互和数据模型方面依然缺乏“互信”,对于跨地域跨银行跨系统的供应链客户服务,参与多方也缺乏有效鉴权和“互认”。
构建生态
要解决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痛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上找着力点,激活生态中参与主体的能动性,构建产业数字金融新生态的协同能力和综合赋能体系。
首先,政策要重在推动多部门政策的有机组合和创新应用,如探索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结合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应用模式,提高政策性金融的覆盖率和使用效能;鼓励金融机构建立跨部门协同的专营化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类平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类管理;特别要加强构建政府指导、市场化运营的产业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
其次,要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如深圳结合市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选择优势样板场景通过平台提供全链条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既能快速落地解决当前许多供应链金融服务场景的问题,也能有效把可能的风险隔离在平台服务的样板场景之内,后续成熟再推广扩展。
最后,规范要重在提高监管信号的确定性、稳定性和促进生态结构优化,加快明确对各类参与主体的性质定位和归口管理的监管规则和路径,如探索专营化牌照管理,明确相关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入表、平台运营规范等框架规则;也包括适当放宽对基于供应链真实交易的合同订单、贸易垫款等早期短频快周转资金的供给来源,补充银行资本对供应链早期阶段中小企业融资介入的不足,在更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也保护银行资金在合理的时点和条件下介入,保障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与此同时,各类市场主体的能力提升,是产融结合数字化生态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企业、金融、科技、服务各类主体从战略到执行要构建体系化的产业数字金融方法举措,积极应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新思维、新模式赋能自身和客户,提升在产业金融新生态中的核心竞争力。合力打造不同类型的供应链金融示范样板,带动各类市场主体核心能力持续升级。特别发挥国资国企和龙头机构的作用;重视发挥专业协会和研学机构的作用,完善数字供应链金融综合赋能体系和健康发展生态。
(作者系深圳市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