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陶以平:科创金融是商业银行“赶考”的必修课

陶以平:科创金融是商业银行“赶考”的必修课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17 12:18

□实习记者 杜肖锦

商业银行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是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一环。

“科创金融是商业银行赶考新时代的必修课,已成为兴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价值创造的中坚力量和新蓝海。”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近日在2023年中国科创金融论坛上表示,发展科创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与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多措并举求解“科创金融方程组”

科创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拥有“硬科技”和“金点子”的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具有轻资产、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和高收益特征,其金融服务需求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体系存在一定错位。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时,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专业能力不够、风控技术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痛点和难点。

“面对诸多难题,我们切实感到,发展科创金融就像求解多元多次方程,必须多措并举,形成方程组,才能找到最优解。”陶以平指出,商业银行开展科创金融服务,要从做好顶层设计、搭好四梁八柱入手,做好自身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组织架构、网点布局、队伍建设、产品服务体系、授信审查评价机制、风险管控、考核评价、问责免责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支持科创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将服务传统银行信贷的“硬软件”迭代升级为服务科创金融的“硬软件”,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机结合,提高科创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以兴业银行为例,陶以平介绍,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兴业银行建立科创专属审查机制。从评估企业的历史业绩到评估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评估企业的财务“三张报表”到评估企业的数据“第四张报表”,兴业银行积极尝试建立新的科创企业价值评估模式,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覆盖面和普惠性,助力实现“敢贷”“愿贷”。

同时,兴业银行持续丰富科创金融特色产品体系,建立了针对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科创企业,以及拟上市和上市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努力让“知产”变“资产”,“知本”变“资本”,专利变“红利”。

服务模式“百花齐放”增强科创金融供给

对科创金融而言,由于不同科创企业属性差异较大,其对应的服务模式也应“百花齐放”。陶以平认为,商业银行应主动探索,结合自身战略导向、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百家争鸣”增强科创金融的供给能力。

陶以平介绍,兴业银行以“商行+投行”模式对科创企业金融服务进行有益的探索。“商行+投行”模式就是通过商行与投行的协同配合,丰富服务科创企业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具体表现为实现研究、科技、风险、协同“四个赋能”。

一是研究赋能。由于科创企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前沿性,其核心价值在于科研技术与科技人才等无形资产,深度研究对准确判断评估科创企业的价值至关重要。商业银行要整合多方研究力量,建立“行业专家库”,强化“区域+行业”研究,为科创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支持,做到既融资,又融智。

二是风险赋能。兴业银行积极探索数字化风控新模式,近年来,创新推出“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根据科创企业属性,通过发明专利、科研团队、技术优势、创新成果和股权投资等15个维度考察企业,定量评估客户经营与风险,让技术资本与技术资产转化为可评估的科技信用资产。

三是科技赋能。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和效率。如兴业银行推出的“兴业普惠”平台,通过整合集团内外各种数据资源,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通畅难题,实现了对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有效支持。

四是协同赋能。商业银行应加强内外部协同联动,充当市场资源的整合者。一方面充分发挥“金融+产业”的优势,以开放银行思维,打造跨市场、跨机构的科创生态圈、朋友圈,构建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和专家学者在内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内部投资银行与财富银行的协同机制,打通“投行-资管-财富”的价值链条,使商业银行成为科技创新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服务流的集聚高地,增强科创金融的整体服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