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全球经济滞胀格局延续

关注农商银行百人会深圳会议

全球经济滞胀格局延续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12 09:06

□本报记者 胡杨

5月11日,在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主办、深圳农商银行承办的“第二届农商银行百人会深圳会议”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三重不确定性之下的滞胀格局。

“第一重不确定性是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张明表示,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区域化、本地化,更靠近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市场。其中,“近岸外包”就是发达经济体想把产业链供应链更好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做法之一。中国是过去全球统一产业链最大的受益者,当前这种变化对中国形成了一定挑战。产业链分化模式,客观上也会导致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下降、生产成本的上升,这可能是引发全球通胀一个很重要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重不确定性是今年发达国家通胀走势以及后续货币政策操作方向。为应对本轮通胀,发达国家央行开启了过去几十年来最“陡峭”的加息历程。“加息的目的是遏制通胀,但可能会损害金融稳定。”张明说。

第三重不确定性是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的上行。张明表示,乌克兰危机尚未结束,中美博弈最近又出现新变化,这种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的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这三重不确定性将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全球滞胀格局今年会延续。”张明指出,去年全球经济增速约3%,全球通胀水平在8%,通胀水平增长了2倍以上。今年,全球增长及通胀水平或有所下行,前者约为2%-3%,后者约为6%-7%,但通胀依然显著高于增长。“经济停滞从何而来?既有疫情对全球冲击的原因,也与疫情前全球长期性停滞压力依然存在有关,同时还与产业化对资源的影响有关。通胀从何而来?一方面是因为各国在疫情之后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也有乌克兰危机之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因素。”张明表示。

全球经济滞胀格局延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释放了进一步“稳增长”的信号。据张明判断,今年我国的宏观政策是维持相对宽松态势,从财政政策来看,今年的扩张程度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至于货币政策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在较低水平,进一步降准的空间不大。但随着通胀率的下行以及美国未来利率的下行,我国通过降息调降家庭和企业融资成本的空间仍然存在,未来可能会看到进一步的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