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上市银行首季非息收入回暖

上市银行首季非息收入回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08 08:11

□记者 胡杨

截至上周,42家A股上市银行已全部完成2023年一季报披露。从最新业绩来看,上市银行呈现出营收增速修复、资产质量稳健向好等特征。

申港证券分析师汪冰洁指出,首季度预计是上市银行全年业绩的低点,后续随着“开门红”贷款投放逐渐形成实物工作量,企业贷款和零售客户贷款的需求逐渐回暖,银行营收端和资产质量表现将得到提升。

息差持续承压

受多因素导致的资产端收益水平下滑以及强储蓄偏好推动的负债端成本上升影响,一季度,上市银行仍延续息差收窄态势。浙商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环比下降8bp至1.75%。从驱动因素看,一季度,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5bp至3.65%,主要归因于贷款重定价、新发放零售贷款利率下行;负债成本率环比上升2bp至2.04%,其中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负债成本环比企稳,国有行负债成本率环比超预期上行4bp,主要与海外加息带动外币相关负债的成本率上行叠加存款定期化有关。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有所缩水。以建设银行为例,据披露,该行一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1530.8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0%。净利息收益率1.83%,净利差1.64%,环比均下降8bp,主要受到LPR下调以及市场利率整体走低影响。

但与此同时,由于抓住市场需求,加大业务拓展,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等多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建行一季度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2%。

这种非息收入形成弥补的情况也并非孤例。“多家大行在其他非息收入高增长的支撑下,实现营收增速边际的回暖。”民生证券分析师余金鑫指出,尽管资本市场波动对客户投资理财风险偏好影响仍在,由此对资产管理、代销类中收影响较大,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4家银行一季度中收同比增速与2022年末相比已有回暖趋势;邮储银行则受益于其零售转型、财富转型战略,中收维持27.5%的同比高增速。其他非息收入方面,一季度投资类收益(包含“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同比增速明显回暖,投资类业务已较利率大幅波动阶段显著恢复。

综合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增速已呈现修复趋势。据海通证券银行研究首席分析师林加力测算,上市银行一季度收入增速略高于2022年,按算术平均值口径,一季度增速为3.56%、2022年为3.17%,提高了0.39%;按加权平均值口径,一季度增速为1.48%、2022年为0.72%。由于2022年增速逐季下降,相较于2022年四季度的低点,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速有明显的修复。

27家银行不良率下降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是上市银行一季报的又一显著特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3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7家不良率较年初下降。其中,中国银行不良率由1.32%下降至1.18%,重庆银行不良率由1.38%下降至1.24%,均下降0.14个百分点。

林加力指出,商业银行不良率自2021年开始下降,同时拨备覆盖率连续提高,上市银行一季度拨备覆盖率的加权平均值为245.2%,较202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以上。

经济承压的环境下,上市银行不良率持续改善得益于其加大不良处置力度,维持总体不良率的稳定。例如,招商银行在一季报中明确提出,将密切跟踪宏观形势变化,不断提升行业认知,完善信贷政策,引导构建合理的客户结构;做实资产业务“一行一策”名单制经营,全力推动优质资产投放;严防重点领域风险,强化对房地产、地方政府类授信、大额集团客户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制订针对性管控方案;多措并举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对重点项目实施名单制管理,提高清收处置质效;加强对关注和逾期贷款管理,充分计提拨备,有效防范化解潜在风险,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不过,受收入压力影响,2023年一季度末,有25家A股上市银行贷款拨备率(拨贷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为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要求,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分别为2.3%、2.352%、2.3902%、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