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头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金融“住”进徽州古宅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金融“住”进徽州古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03 16:49


□徐楠 陈慧 实习记者 章丽铃

“客源主要来自江浙沪地区,也有国外游客。时间久了,很多客人成了朋友,老主顾又带来新客人,现在节前房间已经订满了。”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民宿老板王一寒忙得不亦乐乎。

数据显示,一季度,黄山市旅游总收入163.79亿元,同比增长93.65%。当地旅游消费市场已强劲回暖。

旅游热催生民宿热

“今年的景区写生已逐步复苏,近段时间每天都有1100-1200名学生在景区写生。”黟县宏村景区工作人员介绍。

学生们在湖畔写生。张宇/摄

白墙灰瓦糅合着田野的绿色,峰峦叠嶂间弥漫着袅袅雾气。独特的生态山水和特色的徽派建筑不仅吸引着摄影家和画家创作写生,也为黄山带来五湖四海的游客。一季度,黄山市接待游客1454.7万人次,同比增长62.74%。

旅游市场的强劲回暖不仅给景区带来稳定的门票收入,也催生了民宿、特色小吃、交通服务等文旅相关产业火爆。

增长的消费数据背后,连接着一条金融增速数据。黄山市一季度文旅产业贷款余额114.2亿元,增速高达41%,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文体娱乐业、住宿餐饮业等文旅相关贷款增速分别高达41.26%、12.14%。

安徽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家龙认为,两组数据背后的联系其实是一条供需循环链条。从需求端来看,文旅产业若最大限度地拉动文旅消费,则可刺激消费市场快速恢复。从供给侧来看,文旅消费的旺盛又可反哺文旅产业兴旺。“其中,金融机构应发挥专业作用,撬动两端良性循环。”周家龙表示。

今年,安徽省明确将以扩大服务供给、创新业态模式、深化开放合作为导向,推进服务强省建设,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

民宿因其环境温馨、价格优惠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黟县常务副县长汪鑫华介绍,今年在宏村选择民宿的游客比重显著上升,平均入住率达五成以上。

“经济预算是我们考虑旅行成本的主要原因。民宿的性价比较高,而且更有家的味道。我找的这家民宿每晚130元,老板人也很和善。”一位写生团的学生说。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对20家“徽州新锐民宿”、17家“徽州年味民宿”、6家丙级旅游民宿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前两个月,43家民宿经营性收入共计1481.35万元,同比增长约25%。

远离城市喧嚣,择一座老城,宿几晚古宅,或坐于蒲团上点灯落棋,或与三两好友啜茶对饮。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疗愈心灵的慢生活态度。

“金融+文化”令古宅变身

作为黄山文旅产业的核心密码,徽派古建筑成为黄山民宿的市场卖点,“20年前,我辞职下海,从事过许多行业。兜兜转转回到故乡,发现许多徽派老宅已废弃破败。”有着浓厚徽乡情结的操礼霞深感惋惜,于是选择了一处明清古居开办民宿。

目前,宏村、西递等景区周边民宿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房屋大多从当地人祖辈流传下来,一般投资规模在60万-120万元。由于资金限制和管理能力差异,民宿维护和配套设施水平参差不齐。黄山地区潮湿,如不定期维护,部分民宿甚至出现墙体发霉现象,影响入住体验。

随着时代发展,民宿不再只是游客的过夜之地,而是人们心灵的休憩所和文化的承载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黟县现有的3900余幢古民居,为民宿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载体。周家龙认为,黄山的金融业服务应更具靶向性,达到精准施策,推动“拯救老屋行动”落实到黄山民宿产业与古建保护利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上。

据介绍,古民居土地性质多为农村集体土地,无法办理抵押贷款。黄山银保监分局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开发民宿专项贷款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民宿经营权质押+农房抵押+土地流转权质押”等新型信贷模式,为民宿经营主体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据此,黟县农商银行推出纯信用贷款产品“旅易贷”,通过收集民宅土地证、房产证原件对民宅民间交易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额度根据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及实际投资需求确定。随着客户经营规模扩大,贷款需求也逐渐增大。纯信用额度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引入担保公司,为客户担保,降低其融资成本。”黟县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黄闯堂介绍。

操礼霞获批的300万元授信贷款就采取了两种方式结合,其中200万元为“旅易贷”,100万元由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

历时两年改造,操礼霞将古宅打造成了徽派雅堂。廊道、花窗、栏杆,徽州元素随处可见,琴棋书画齐全的雅室、风情别致的美式清吧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之所。

黄山银保监分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民宿行业贷款余额5.25亿元,较往年显著提升。优异的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投资者和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逐渐成为乡村民宿经营或投资的主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民宿产业每年带动就业5万余人,平均每人增收近2万元,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20亿元,成为黄山市乡村旅游快速增长极。仅黟县就已形成宏村、西递、塔川等8个民宿集群,民宿总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

生态“冷资产”变文旅“热财富”

“一走一过,部分游客仅限于看看山、玩玩水、照几张照片、吃吃农家饭菜而已,究其根源是缺少‘留得住乡愁’的文化。”宏村镇镇长王歆感叹。

黄山市黟县古村落群。张宇/摄

从黄山市旅游局对2022年入境游客的统计中可见,中短期游占比近95%。其中,45.26%的游客在黄山市逗留1至2天,39.05%的游客逗留3至4天,10.36%的游客逗留5至6天。而逗留7至9天的游客仅占1.48%。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10天的游客占比又回升至3.85%。一位留宿黟县半月的游客表示,“主要是空气好环境美,这半个月完全在体验田园生活。在南湖边晒晒太阳,在农家乐摘摘果蔬。听说周边其他村子也都很美,还没来得及去呢。”

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82.9%,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5%以上。随着安徽推进“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如何利用生态资源,打造生态型休闲度假产业体系,扩大长期消费群体,成为黄山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周家龙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金融行业应把握消费升级趋势,聚焦绿色消费重点领域,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区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

未晞园乡村旅游度假酒店项目就遵循了这一发展理念。项目建设初期,黟县农商银行密切跟进项目可行性研究,3日内将3000万元信贷资金落实到位,完成了对怀川和大川空心村的生态化打造。目前已复垦荒地100亩、茶园200亩、林地700亩,复垦土地种植的有机蔬菜、大米、香菇、蓝莓等绿色食品,每年经济收益达500万元。

“我们将废弃的空心村打造成风景优美、环境舒适的乡村度假酒店,无人耕种的荒地复垦为林地、茶园和耕地,已污染的水源被治理为可循环使用的水系,濒临死亡的古树群得到‘一对一’的保护。”该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酒店自2022年春节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500余人次,营收1000余万元。

“黄山市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71个。基于文化遗产优势,分局致力于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撬动’作用,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让乡村的生态产品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加速实现。”黄山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光荣表示,分局正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支持近30亿元的“村落徽州”保护与利用项目向全市拓展。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黄山分行已审批“村落徽州”项目6个,累计投放超10亿元,支持徽州区、黟县、祁门县、休宁县多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改造升级和地方特色产业整体开发,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古村落。据介绍,该项目可盘活传统村落4800余亩土地、茶园和90余户闲置民房,让农民的“冷资产”变成“热财富”,通过房屋租赁,每户村民年增收超2万元,土地流转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超百万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可达6亿元以上,间接经济价值不低于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