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要闻> 人身险市场将完成六大转型

《全球人身险市场经验及中国人身险转型研究》发布

人身险市场将完成六大转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4-27 09:03

□记者 谭乐之

近日,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寿险”)联合波士顿咨询正式发布《全球人身险市场经验及中国人身险转型研究》(以下简称《报告》)。

中再寿险总经理田美攀表示,目前,行业渠道提质增效已有许多探索,但大多是战术上的边际改善,很少从战略层面考虑转型。“未来,中国人身险市场应该有中国特色,不同于美国、日本和欧洲。那中国特色的人身险市场到底是什么?”

“双层次八因素”与四大共性规律

《报告》提出了人身险市场发展的“双层次、八因素”的GCED-TIFS研究框架。《报告》发现,人身险市场规模与结构受一系列直接和基础因素影响。其中,基础因素包括国家和地区治理、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特征;直接因素包括财税政策、利率环境、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特征。通过“双层次、八因素”的驱动因素分析,探究人身险市场如何在多种因素共同驱动作用下发展演进,为归纳总结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横向对比人身险市场与这些因素的关联关系,《报告》总结出成熟市场具有四大共性规律:一是商业人身险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具有强正相关性;二是人口老龄化引发社会医养保障负担加重,为商业人身险创造了更大市场空间;三是税收政策引导需求端的购险行为成为人身险市场的直接推动力;四是低利率环境催生与资本市场连接更为紧密的新型产品。

市场发展虽有四大共性规律,但各国家和地区人身险业在市场特征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报告》认为,治理理念与社会文化的不同,通过四条传导链路作用于人身险市场,形成四大差异特征:一是治理理念影响经济体制及社保定位与水平,进而决定国民剩余保障需求;二是治理理念与经济体制影响下的社会医保覆盖方式决定了商业健康险的主体形态和分业经营态势;三是治理理念与立法体系通过影响资本市场发展,进而影响新型人身险产品出现时间和规模化程度;四是社会文化特征影响保险保障意识和个人储蓄意识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进而影响市场发展。

人身险市场存在六大关键转型

考虑到中国国情,借鉴客观规律,《报告》提出中国人身险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关键转型。

《报告》认为,到2035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将从发展中国家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影响人身险市场的八大外部因素将发生跃迁性变化,中国人身险市场在“三新一高”整体要求下,将完成六大关键转型,包括:规模增速从“高速发展”向“中速提质”转变;险种结构从“寿险主导”向“丰富多元”发展;产品特征从“中短单一”变为“长期综合”;金融融合从“相对有限”向“适度提升”转变;渠道结构逐步从“粗放发展”变成“专业制胜”;价值来源从“投资牵引”过渡到“利源多元”。

对此,《报告》根据市场中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情给出市场2035远景和近期趋势研判。在中短期,受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影响,储蓄性寿险仍是行业增长核心动力,但随人均GDP走高,寿险发展将步入平台期;在2035远景预测上,除依托外部因素激发和释放需求外,供给侧具备充足的发展动力、战略定力和系统化能力,是供需两侧形成合力共同带动中国人身险市场中长期转型必要的前提假设。

此外,针对保险机构能力建设,《报告》建议,保险机构应锚定养老年金险和健康险,积极进行战略布局,构建相关核心能力。

在健康险能力建设上主要关注三方面:一是产品端构建客群细分的能力;二是运营和科技端自主建设专有系统的能力;三是服务端搭建健康生态系统并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在养老年金险能力建设上主要关注五方面:一是客户端应聚焦中高收入客群,培育长寿风险认知能力;二是产品端灵活产品配置设计,发挥综合功能优势;三是投资端强化长期投资能力,促进价值投资理念;四是运营端补齐账户管理短板,升级核心系统能力;五是渠道端注重银保经代拓展,增强渠道销售效率。

据了解,《报告》以比较研究方法,创新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入手,研究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5个横跨全球的成熟人身险市场,梳理其长周期发展历程,试图探析影响市场发展的底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