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信托要闻> 公益慈善事业向数字化转型

公益慈善事业向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21 08:12

□汤敏

近年来,我国居民参与志愿活动已经蔚然成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志愿者总人数达2.7亿人,平均每万人中就有1928人注册成为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2亿小时。

虽然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志愿服务的参与率和服务时间还有一些差距。在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环保、养老、低碳等社会公益领域,不少人想参与,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近,友成基金会提出了通过利用志愿服务资源包推广慈善公益的模式。资源包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为解决某类社会问题的许多解决方案的资源组合。例如,义务教育资源包中就有包括对中小学教师的各种基于互联网的高质量培训,各种公益性的教学和学习软件,各类示范课,各种课外活动的资源等。有了这样的资源包,经过一些培训后,乡村学校的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挑选一些资源来使用。

我们设想中的给志愿者提供的资源包是分行业,分领域的。如有针对教师、学生的教育资源包,有针对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资源包,有乡村建设的资源包,有助力医疗健康领域的资源包,有专门协助解决养老问题的资源包,有低碳环保的资源包等。这些资源包是由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有效内容,并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加以扩充和改善。

有了资源包,志愿者的工作可以从直接参与公益项目,变成主要是帮助寻找和连接服务需求者,给他们送上资源包,通过资源包后面的公益机构、企业、学术机构、政府在内的强大的公益后援团来帮助需求者。这样,志愿者举手之劳,用很少的志愿时间,就能需求者的问题。例如,2018年起,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十余家机构,发起了帮助返乡在乡青年发展的“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目前为止,在全国培训了近十万新农人,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1000万农户间接受益。

用创新的模式大规模地推动志愿者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需要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资源包大规模发动志愿者参与公益的方式,是公益慈善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如果能通过公益慈善事业的数字化转型,大众化转型,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有效、有趣、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就能很快走到世界前列。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