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人物春秋】开明睿智、追求光明的金融家——记大安保险公司董事长、上海“银联”理事长孙瑞璜(三)

【人物春秋】开明睿智、追求光明的金融家——记大安保险公司董事长、上海“银联”理事长孙瑞璜(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17 09:06

□陇右泉

(上接2月24日本版同名文章)

担当上海银钱业群众联谊组织的领头人

随着新华银行声名远播,孙瑞璜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不少工商企业都邀请他担任董事长或董事等。1946年后,孙瑞璜先后投资担任博士金笔厂、大华绸业公司、大安保险公司、中国萃众制造公司、科学化工厂董事长,以及中国国货公司、大中华实业、新中实业、光华百货、振丰棉织厂等众多公司董事。他也义不容辞地在金融业界公益事业中崭露头角,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在特务眼中,孙瑞璜是被共产党染红了的金融家,因为令国民党政权不爽的事情,他经常出头参加,并且影响力巨大。

“上海市银钱业业余联谊会”是1936年10月由张人俊(即张承宗,中共上海地下党杰出领导人,20世纪60年代曾任上海市副市长)、邵君美、金惠民、张困斋、周晴、韩宏绰、袁君实、方孟仁、梁廷锦、林震峰等中共地下党发起创建、主导运作的金融业职工群众组织、爱国救亡团体。以“联络感情,交换学识,改良业余生活,提倡正当娱乐,增进服务效能,促进银钱业业务”为宗旨开展联谊,顺应了行业同人的诉求。为提升号召力,1938年6月,由秘书处主任邱叔麟(即杨森培)拜访邀请,经胡宣同借用长兄胡孟嘉的相知关系协助争取,会员大会公推孙瑞璜担当“银联”第三届理事会主席,他开始扮演“银联”守护神。

上海“银联”的文献资料。

1938年秋,“银联”突接租界当局勒令闭会的通知,巡捕房也派人到会所查封。孙瑞璜就以“银联”理事会主席名义赴工部局进行解释,申明两年来开展正当业余文体娱乐活动的事实,并请好友徐寄庼(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以工部局华董身份出面疏通,再由银行、钱庄两家同业公会联名担保,拿到了工部局的登记执照,为“银联”赢得租界当局的注册许可和金融管理层的合法认同。

“银联”自第三届至第九届由孙瑞璜、王志莘担任理事会主席,聘请热心公益事业之金融业高层徐寄庼、钱新之、秦润卿、潘仰尧、蔡承新、裴云卿等65人出任名誉理事,倚重他们的号召力和人脉,广泛吸收银钱业界上层人士参加,使“银联”的影响力、凝聚力空前提升。

“银联”以会员福利性质的文化补习及文艺体育为抓手,因势利导,采用丰富多彩的联谊形式,创新活动载体,用暖心举措丰富业余生活,释放工作压力,更是产生了集群效应,活动热度显现,向心力倍增。而上海地下党则奉行“荫蔽精干”,利用合法掩护开展秘密工作原则,安排党员骨干担任“银联”及会务部门的负责人,撑起大梁,播撒革命火种,得道多助,赢得业界广泛支持,经过多次征求会员运动,从发起时的20多人,到1939年规模已超万人,最多时达1.5万名会员,激扬蓬勃气象,促成金融行业主流共识,凝聚起澎湃力量。

孙瑞璜经常在“银联”聚会上发表演说,为出版的《银钱报》《银钱界》及会员大会特刊作序,撰写文章,激发爱国担当,鼓励银钱业职工克服战时困难,树立对国家和事业的信心,以迎接战后复兴时期的到来。

在孙瑞璜身体力行示范下,新华银行总行营业室经理徐振东和分行处室经理陈鸣一担当“银联”会员征求运动队的队长,主管人事的总秘书严景耀也倾力襄助,职员中加入“银联”会员的人数超过职员总数的80%。

孙瑞璜连任第三届至第六届理事会主席,抗战胜利后王志莘返回上海,出于对王志莘的尊重,孙瑞璜就主动让贤,不但新华银行的一切工作悉由王志莘决断,即便在社会活动中也力推王志莘,1946年6月,在“银联”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孙瑞璜就积极推荐由王志莘继任理事长,并连任两届,而自己改作副理事长全力辅佐。新华银行核心二人组出任“银联”法人代表十余年,任职期间,“银联”密切团结进步上层人士与广大职工,弘扬正气,做了许多有益国家的工作。

交际能力非凡的黄定慧(即以“最美红色女特工”名噪当下的黄慕兰,1926年入党,1931年以中共中央“特科”人员身份及时通报向忠发叛变情报、参与营救关向应,1933年后脱党。1938年时任通易信托公司复业的实际控制人),从第三届开始至第五届,担任“银联”常务理事、秘书处主任兼同人福利委员会主任,口才奇佳,能力突出,在做好金融上层人物统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独具慧眼,投资创建的新孚股票公司经理证券业务、新原物产公司经营房地产业务,均蓬勃兴旺。新华银行投资挹注的中国国货公司、鸿兴织造厂、美亚丝绸厂等工商企业被称为“国货帮”,他们设立国货商场和国货年,举办国货陈列会,自发投身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共纾国难的“实业救国”行动。

私立复旦大学欲通过银行贷款和向社会发行公债等形式,解决兴建新校舍维持学校运转所需资金空缺问题,在孙瑞璜与时任新华银行襄理徐树声(1921年复旦商科毕业校友)的斡旋下,新华银行作为公债的担保与承销机构,兴教助学,回报社会。1933年9月,复旦大学在上海公开发行年息一分、期限5年的建筑公债4万元。此举首开私立大学发行公债之先例,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