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两会专访】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差异化优势——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

【两会专访】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差异化优势——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09 07:22

□记者 胡杨

中小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主体,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是贯彻落实普惠金融不容忽视的力量。面对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命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化险。

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涉及诸多方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接受了《中国银行保险报》专访,就中原银行提升资本管理水平、中小银行发力财富管理及普惠“三农”等话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前瞻性开展“资本新规”准备工作

《中国银行保险报》:近期,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三档商业银行提出差异化的监管要求。从个体情况看,新规对中原银行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新规要求,中原银行在进行哪些相应的准备?

徐诺金:本次修订是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方面的第一次大规模修订,对整个银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新规要求,中原银行属于第一档银行,需全面对标国际标准实施较为精细化的资本计量方法。新规就账簿划分、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中原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规对银行业的风险计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对风险暴露进行更为全面和细致的划分,突出对优质客户、普惠小微客户的轻资本优势,同时对于违约客户进行惩罚性计提资本占用;二是要重视对客户基础信息的整理,细分风险暴露所需的基础信息粒度细且难度大,相较以往客户数据信息搜集方式来说,新规对行内存量数据的补录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计量模型变化较大,资本计量系统对接上游系统数量多,改造任务重,新规实施时间紧,行内资本计量系统改造面临较大的时间压力。

近年来,中原银行数据转型成果显著,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的精细化计量对新规实施形成了强有力支撑。前期,中原银行已开展多轮数据治理工作,围绕本次新规进行了充足准备。中原银行还前瞻性地建设了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为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精细化计量打下坚实基础。在前瞻性开展各类资产规划配置方面,中原银行在2023年资产规划布局中,已提前按照新规要求进行资产配置,加大对零售、普惠资产投放力度,对公业务方面也提升了优质客户市场占比,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新规的出台,对银行的资本、风险计量和业务发展都提出了更加复杂和精细化的要求,也对模型和相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中原银行都十分注重提升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能力,今后将继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能力建设上给予高度重视和资源投入,强化风险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持续有效推进新规落地。

打造陪伴式财富管理服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国人出现资产配置需求,金融资产占居民财富的比重和规模迅速增长。在此背景下,银行发力财富管理正当其时。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有哪些?

徐诺金:尽管从客户群体、队伍能力、投研支撑、集团协同等角度看,中小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与大型银行差距较大,但中小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地缘人缘优势。中小银行通常是地方法人银行,具有显著的地缘人缘优势。中小银行业务范围具有地域性,在本土财富客户营销、优质投资标的获取等方面能获得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更多支持。与国有大行、大型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与客户联系更加紧密,更为重视高净值客户之外的富裕客群和大众客群的服务,这为中小银行财富管理占据细分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为与各家财富管理机构的紧密合作奠定基础。

机制灵活优势。中小银行管理层级更加扁平化,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管理成本低。净值化转型以后,财富管理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加明显,财富管理正从“以理财产品营销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全方位资产配置服务为中心”。同时,中小银行有更灵活的经营策略和风险防范机制,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动力,与客户的距离更短,更容易挖掘客户的个性化特征,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可以形成特色化经营模式。

渠道下沉优势。中小银行深耕地方,渠道下沉,对财富客户的信息更加了解,往往是本土机构中渠道布设最广、下沉力度最大、服务半径最长的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所涉及的产品交易买卖、持仓交易跟踪、资金流动、资产配置、财富传承等业务都依托银行账户开展,中小银行可以把握平台优势,拓展财富管理客群规模及资产规模。同时,随着近年来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中小银行线上渠道持续发力,线上业务替代率较高,中原银行线上业务替代率已达95%以上。与大型银行相比,区域内线上与线下渠道布设更密集的中小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更好地触达财富管理人群、开拓财富管理业务。

事实上,随着客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原银行也在不断升级完善财富管理多维服务体系,旨在通过专业化综合服务、全品类产品体系、高品质特色权益,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原银行陪伴式财富管理服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上述优势的基础上,中小银行未来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有效提升自身在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力?

徐诺金:一是采取差异化经营。中小银行应进一步下沉渠道和财富管理的服务层级,开拓重点地市、县区等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较少的区域,挖掘和提升潜在财富客户,助力共同富裕。二是提高资产配置能力和服务水平。针对客户需求定制综合化、特色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强多条线及部门协同。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强与公司条线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联动。四是坚持数智能力与财富管理结合。挖掘客户数据线索,通过数智化资产配置工具提高专业服务质量,提升中后台效率。

助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中国银行保险报》:普惠金融服务站是中原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一个特色模式,在业内受到广泛认可。根据您的实际观察,农村县域人群当前还面临哪些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痛点?针对这些需求,中原银行下一步对普惠金融服务站还有哪些新定位和新规划?

徐诺金: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河南是农业大省,为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中展现省属法人银行担当,中原银行初步搭建了“物理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站+一点通App+远程银行”四位一体的主渠道服务矩阵。普惠金融服务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全省累计布设近8000家,覆盖18个省辖市90%以上的乡镇,惠及农村居民近2000万人。

从现实情况看,农村金融缺口目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服务渠道受限。农村数量众多、地域分布较广、人口分布相对分散,需要银行员工突破营业网点物理限制,提供移动开卡服务,但由于行政村往往间隔较远,导致在途时间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卡效率。二是存贷结构需优化。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三农”领域,农户贷款额度低、利率高、渠道单一问题仍然突出,贷款便利性、可获得性、可选择性较差。金融机构重存轻贷,在乡村吸收的存款,以多种形式把资金投放到域外市场或高收益领域,造成乡村“失血”现象仍然突出。

下一步,中原银行将继续坚持“上网下乡”战略路径,紧紧围绕“四有”目标,发挥普惠金融服务站“桥头堡”作用,打造村民中心,持续建强“中原银行一点通”业务品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提高金融服务在乡村的普遍性、可得性,助力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体来说:

丰富服务内涵,拓宽服务边界。探索以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为切入点,打造政府爱推、村民想用、具备自传播效应的独立开放平台,实现全渠道、多功能、全客户服务,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县域农村各类主体生活痛点,助力金融服务惠及千家万户。依托产品优势以及站长的熟人优势,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创新渠道建设,推进服务下沉。围绕红旗渠、雷锋、焦裕禄等红色主题打造特色普惠金融服务站,协同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弘扬乡村振兴主旋律,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践行金融豫军的使命和担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创新渠道建设模式,在做好传统支付型服务站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3种新型服务站,即推广一点通线上型服务站,深化“中原银行一点通”品牌形象;建设党建融合型普惠金融服务站,探索“党建+金融”运营模式,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与普惠金融服务站场景互通;打造商超复合型普惠金融服务站,与超市场景高频相结合,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