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2-28 08:31
编者按:
景安村位于河北省定兴县城西16公里,紧邻京昆高速,属于“京南保北、风水宝地”(当地人意指到北京、保定交通十分便利),这也使得这个村70%的人都在外打工。虽说名义上村里有3620口人、5089亩耕地,但实际常年种地的都是些留守老人。如何解决种地“人老、有心、无力”的现实问题,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9月,定兴县委县政府开始在景安村试点“土地托管”,银行、保险的加入对“土地托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年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景安村也被当地人称作“土地托管第一村”。
□巴思远 刘鹏飞 记者 李彬
2月16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河北省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见到了今年75岁的张德友。张德友两个儿子都是当地的“小老板”,早已不再以种地为生,因自己也上了年岁,张德友便把无力耕种的6亩地“托管”了。如今,张德友每年都能拿到保底的每亩1000元土地租金,还有年终分红(2021年每亩200元,2022年每亩300元),再加上国家给的土地补贴每亩108元,这样算下来,6亩地一年有8000多元收入,比原来把土地租给种粮大户,每亩也就500元左右的租金强多了。
其实,这两年景安村共有1200亩土地进行了这样的“托管”。“过去村里种地,各家各户单打独斗。比如打农药,过去都是各家有人背着个药桶子,各打各的,一天打不了几亩地。现在土地连成了片,1200亩地无人机一天就干完了;再比如浇地,1200亩地最少得半个月,现在田间地头都安装了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在手机上就能浇地,村里大喇叭一喊就完事了。”景安村支部副书记郝文军介绍。
聊起“土地托管”,郝文军和张德友有说不完的话。傍晚,院子里的灯亮了,夜灯映照着他们的笑脸,看得出来,两人很想和记者多分享些他们的快乐。张德友说:“我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老了还能这样种地——离地不离乡,离乡不愁地,不种保收益。”
而这当中,有谁会想到,没有银行和保险的加盟,“土地托管”梦难成真。建设银行定兴县支行行长张旭冉对记者说:“形式上是我们建行出了个金融产品‘托管云贷’,到后来才知道实际是六方在合力打造一个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的农村生态。”
张旭冉口中的“六方”,指的是“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银行、保险”共同参与的一个新兴的农村生产关系。这个农村新生态既解决了当前种地农民年龄偏大、“有心无力”耕种的现实问题,也顺应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的发展趋势。
这里面,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及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前提。农户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村里把土地整合后,土地变得连片成方,无人机等新兴的农业生产工具就有了用武之地。但村集体并无资金使用土地,比如景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于缺少经营资金,便向银行贷款,而银行之所以敢贷款给村集体,是因为有保险的介入。村集体从银行拿到贷款,就“雇佣”龙头农业企业,景安村就是和央企——中化农业进行合作,中化农业负责统一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包括协调无人机、大型农业机械,统一收购粮食、订单生产等。用中化农业定兴县中心负责人张冠军的话说,就是“两自五统”——播种、灌溉农民自己做,种子、农药、化肥、植保收割、销售粮食都统一由中化农业负责。这样,一个“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组织+农户参与+保险托底+银行助力”六方参与的农村土地托管模式便诞生了。
景安村“土地托管”以来,不仅农民土地收益翻番,劳作强度大大降低,而且村集体也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境地,2021年村集体分红收入30万元,2022年分红50万元。景安村支部书记满术平说:“我们村集体有钱了,村里的公共服务就敢干了!”
支持景安村“土地托管”的银行是建设银行。据了解,建设银行在定兴县已完成“土地托管”两个经营年度、4个种植季的资金支持,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末,累计支持“土地托管”面积达6.13万亩,累计贷款额达2264万元,带动村集体组织开户72户、农民开户1.8万户。
参与景安村“土地托管”的保险机构是人保财险。据人保财险定兴支公司经理李健介绍,人保财险定兴支公司为中化农业的土地托管项目提供了保险保障,该项目在投保完全成本保险的同时,附加投保了商业性农业保险,即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小麦补充保险和玉米完全成本保险+玉米补充保险,中化农业还对附加的商业险保费进行了60%的保费补贴,降低参保农村经济组织的保费负担。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末,人保财险定兴支公司累计为336户、11万亩土地提供风险保障金6435万元,累计为该项目赔付金额206万元。
“土地托管”试点两年,六方共赢局面悄然形成,还带动了周边的地价,农民再租给种粮大户时,租金也从过去的每亩500元变成了每亩1000元,农民有了议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