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乡村振兴进行时】金融助力“菇”飘香

【乡村振兴进行时】金融助力“菇”飘香

农业银行四川广安区支行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2-02 09:27

口李华

近年来,农业银行四川广安区支行围绕当地食用菌产业升级,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积极向食用菌产业提供信贷支持,发挥食用菌产业集群效应,助力菌菇的“致富伞”开遍广安大地,跑出富民增收“加速度”。

小菌菇变“致富伞”

“春节前,两个大棚的蘑菇进入丰收期,每天能收100筐,正赶上行情非常好,毛收入每天3000多元。”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岳庙村广安绿绕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容容在自家大棚内高兴地说。在村里人眼中,杨容容是个踏实能干、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也是一名在外闯荡多年的返乡创业者。她曾在外地工作,看到乡村振兴的大好形势以及平菇养殖的发展前景,就想着回家创业。

“这批蘑菇长势不错,味道也鲜美,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走进岳庙村的食用菌产业基地里,只见村民们一边挑选蘑菇,一边开心地交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棚里,长势良好的“灰树花”努力“绽放”,让人移不开眼;一朵朵蘑菇在村民的挑选中入袋封装,可爱喜人。看着大棚里长势良好的蘑菇和村民忙碌的场景,杨容容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一朵朵蘑菇,可是带领村民增收的“致富花”。

2009年,杨容容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她第一次接触食用菌是在大学期间。“大三那年,我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下乡活动,无意中接触了食用菌,了解到它无论是食用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非常高。”正因如此,杨容容看中了食用菌广阔的市场前景,创业的念头在她心中萌芽。

大学毕业后,杨容容先后辗转于临汾、朔州、杭州、宣汉等地的几家农业公司,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食用菌种植技术经验。在此期间,她还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了农业硕士学位。

“最难忘的是在杭州的那段经历。”杨容容说。当时她在杭州一家大型农业公司任职,专门从事海鲜菇、杏鲍菇等菌类的研究。“我仔细摸索这些菌类的生长规律,慢慢掌握了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对菌类的影响以及菌类生长周期、季节、顺序、数量的不同变化。”杨容容表示。

金融助力创业成功

2014年,杨容容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老家,在广安经开区奎阁街道办事处三桥村租了两亩地,开始种植平菇。

“平菇属于食用菌的一种,生长周期极短,从制作培养基到接种,再到发菌出菇,只需不到4个月时间。”两年后,杨容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坚定了她创业的信心。

然而,杨容容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因扩建大棚,2022年初,该合作社流动资金逐渐紧张,知晓杨容容的资金难题后,农行广安区支行主动上门服务,为其提供了30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了她的流动资金紧张难题。有了信贷支持,杨容容带领工人们加班加点搭建大棚,农妇们采菇、晒菇干劲十足,大家都朝着美好生活努力奋斗。但是受疫情影响,蘑菇市场萎缩,合作社菌菇滞销,资金紧张,运营困难。农行广安区支行再次主动上门走访,积极与杨容容沟通,并持续为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农行广安区支行已累计发放60多万元信贷资金支持该合作社发展。此外,还协助该合作社拓宽蘑菇销路,运用电商平台,助力广货出山。

农行四川广安区支行贷款支持村民种植的大球盖菇成熟,进入集中采收期。李华/摄

由于菇型好、口感佳、品种优,价格也相对便宜,时间一长,回头客渐渐多了起来,“杨家蘑菇”在市场上有了名气。“现在很多批发商主动联系我,要与我建立固定的销售链。”杨容容说。

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回报高,杨容容尝到了种蘑菇的甜头,她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大干一场。

金融活水助发展

2016年7月,杨容容在岳庙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租下40余亩地,建起了40座温室大棚,种上了平菇、凤尾菇和榆黄蘑等菌类。此外,她还建起专业的菌种实验室和菌种培养室,生产车间达800多平方米。

“由于土地还在翻新,所以只有12个大棚正在出菇。”杨容容表示,截至目前,12个大棚已经出菇18个批次,实现纯利润6万余元。她算了一笔账:1个大棚每年可以出菇5000余斤,大棚全部投入使用后,按蘑菇批发价每斤两元计算,预计一年的纯利润可达40万元。

看到效益好,杨容容又组织成立了广安绿绕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打出了绿绕食用菌商标,除了在各大市场设置专门的销售网点,还在各大超市设置了专柜,并开启O2O模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此外,杨容容还聘请周边30多位村民在她的蘑菇基地里务工,随着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其产业发展的受益者。“让我钟爱的事业惠及大家,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杨容容笑着说。

近年来,农行广安区支行大力支持个人信誉好、社会评价高、资金需求大的返乡创业青年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以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服务咨询等方式,切实解决了返乡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为青年人返乡创业“铺路搭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累计支持100余位乡村好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信贷资金4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