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新规下资管业发展

【深读】新规下资管业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2-02 09:04

编者按: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全面净值化背景下,资管业如何创新金融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专题将邀请从业人士、专家学者共同深入探讨。


应对净值化转型挑战

银行理财需加强投研建设

□记者 冯娜娜

目前银行理财已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当下对于银行理财领域而言,如何应对净值化转型压力、如何应对挑战,从而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持续高质量发展?业界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2022年底,银保监会表示,要坚定落实资管新规,加强风险隔离,促进银行理财业务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积极探索完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更好发挥理财业务功能作用,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合法权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净值化转型之下银行理财业务面临压力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银行理财产品实现全面净值化转型,估值方法全部采用市价估值,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加大。”华夏理财总裁苑志宏表示,2022年内银行理财遭遇了两轮明显的市场冲击,第一轮是3-4月间,A股市场单边大幅回调,上证综指跌12%,深证成指跌18%,创业板指跌20%。受此影响,银行理财收益和净值明显回撤。第二轮是11月中旬后,债券市场单边大幅调整,银行理财是信用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受市场影响,银行理财收益和净值显著回撤。

农银理财总裁段兵指出,2022年以来,多方面因素叠加,市场波动加大,恰逢理财全面实施净值化管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虽然整体上表现较好,但给客户带来了一定冲击,尤其是11月底12月份以来,客户大规模赎回理财产品,并对资产价格形成冲击,而客户对理财净值波动的认知与风险承担能力尚需提升。

当前银行理财发展遇到多重挑战

“全面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业务的底层逻辑发生根本性变化。”苑志宏表示,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之前,支撑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是资金池运作模式下银行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刚性兑付;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实施到2021年底过渡期结束期间,支撑银行理财规模维持平稳的基础是摊余成本法的广泛使用以及老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过程中债券浮盈的持续释放,银行理财产品保持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收益水平;2022年之后,上述制度优势和阶段性红利已全部消失,银行理财运作模式和产品特征与公募基金基本一致,原有的银行理财投资者将根据自身风险收益偏好在存款、理财和公募基金之间重新选择,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将转向存款,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将转向公募基金。

据此,苑志宏认为,目前看,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相比,在税收政策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从增长趋势观察,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而银行理财规模略有下滑。照此趋势推测,公募基金将在未来1-2年内超越银行理财,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未来一段时期,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增长的局面很难再现,甚至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下降,直至银行理财在大资管版图内重新找到明确定位,并在某个方面建立起相对竞争优势。

段兵指出,当前银行理财行业也面临几方面的挑战:一是银行理财差异化战略定位的挑战;二是人才队伍与市场化机制建设的挑战;三是信息系统建设与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挑战;四是标准化资产供应短缺的挑战;五是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的挑战;六是股市长期投资价值的挑战;七是客户对理财净值波动的认知与风险承担能力不足的挑战。

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表示,当前银行理财进入了以“净值化管理”的2.0时代,行业整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构主体能力建设上要主动“自我革命”。一方面要尊重规律,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拥抱变化,深入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管理。

民生理财总裁张昌林认为,资管新规运行4年多以来,银行理财行业在规范化的道路上重新启航,但净值化的运行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多的挑战。特别是2022年面临两次大的市场波动,使得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也遭遇了较大的信任危机。张昌林指出,市场出现波动和“恐慌式赎回”的原因,除了投资者对波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理财的产品体系、产品体系结构、产品的风险收益定位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张昌林建议,一是回归短中长期不同产品风险定位;二是降低短期产品收益预期,从而实质性降低短期产品的风险敞口;三是针对中长期不同风险等级事先设定的风险收益特征,严格做好波动管理。

搭建有银行理财特色的投研体系

对于理财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发展,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认为,从银行体系脱胎而生的理财公司要坚持初衷,首先是做好银行客户的服务。作为理财公司,需要重塑投资体系,资产组合构建更加均衡,更注重流动性。同时,目前,理财公司的基本盘是80%低风险偏好个人客户叠加,以及产品结构中60%为短期产品,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优化和拓展,能够使客群风险偏好和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以多元化增强整个资金的稳定性和黏性。

“理财子公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最新改革成果,是国家丰富金融市场体系和推动资管业务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资管行业新生事物,理财公司从零起步,经过3年多时间基本完成了理财转型发展第一阶段的任务。理财行业发展日趋规范,行业发展格局也初步形成。”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认为,理财公司转型发展第一阶段完成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理财公司作为资管行业新生事物,要向其他资管机构虚心学习,特别是在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两个方面。

据此,刘兴华建议,一是搭建有银行理财特色的投研体系。投研能力主要体现在价值发现和资产配置等方面。理财公司在宏观研究、政策研究、策略研究、行业研究等方面需全面加强,通过内部培养建设和积极借鉴外部市场研究成果两种方式,搭建具有银行理财特色的投研体系,特别是在关系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碳中和、ESG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要更加紧密地与支持实体经济相结合。二是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对于30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的理财行业,特别是对理财投资者绝对收益的理财需求,风控能力至关重要。理财公司将通过持续优化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加强资产集中度管理、组合久期管理、员工岗位管理、投后监测与管理等,将银行体系信用风险防控能力与资管行业市场化的风险管理经验相结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中长期来看,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光明前景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历史机遇的信心没有改变。面向未来,王海璐指出,推动银行理财持续高质量发展,应做好“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做好客户陪伴和服务;二是坚持自立自信,进一步提升自主投研能力;三是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平衡风险收益;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找准满足实体需求的突破点精准发力;五是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协同母行整体战略;六是坚持胸怀天下,进一步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关链接:

曹德云:中国式现代化赋予资管业新内涵

【专家观点】“双碳”目标创造新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