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观察:线上健身的瓶颈与难题

记者观察:线上健身的瓶颈与难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1-30 21:17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王梦萦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防疫步入新的阶段,人人都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拼免疫力的时代正式到来。同时,感染人数的增加也让全社会更深刻意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大众对运动、健身的重视与日俱增,“‘阳康’后如何恢复运动”等话题在网络上受到较高关注。

然而,受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天气、时间和经济成本等因素制约,当前线下健身及相关消费仍处在稳步复苏中,未来一段时间内居家健身、线上健身仍将是许多人的首选。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线上健身迎来大爆发:刘畊宏通过健身操直播一度成为“顶流”,引爆国民级、现象级健身热潮。智能健身镜、智能动感单车、智能划船机等智能健身设备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2022年京东“6·18”大促期间,智能健身镜成交额同比增长300%;2022年上半年,Keep智能动感单车销量接近6万台,同比增长133%。线上、线下健身之间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两者迎来更加深度的融合。以乐刻健身为例,2022年北京线下门店受疫情影响关闭期间,其旗下视频号“乐刻运动北京号”推出一天两节直播团课,在避免感染风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会员权益和教练收入,且能起到用户免费体验和导流至线下的效果。而在疫情形势较为稳定的时期,乐刻健身则不定期组织户外团课,用户须在线上报名,团课结束后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将用于社群等线上渠道的二次传播。

尽管线上健身丰富了健身品牌的消费场景,拓宽了服务边界,有助于控制成本并增加收入,看似前景广阔、欣欣向荣,但其发展到现阶段,仍面临不少瓶颈和与生俱来的短板。

首先是线上健身缺少现场的氛围感,过度依赖自律。若没有强大的动力或源源不断的乐趣与正向反馈作为支撑,很难形成习惯并长时间、高质量维持下去。以健身房团课为例,线下健身场景下,会员所购买的服务并不仅仅是教练几十分钟、1小时的教授与带动,也包括现场的环境、灯光、音乐,以及会员之间相互较量、相互促进,教练与会员之间的互动所营造出的或轻松愉悦或激动人心的氛围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健身热情,使人沉浸其中以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而线上健身场景则以单独健身为主,氛围冷清,互动受限,无论对于教练还是健身者,效果和体验无疑都大打折扣。

其次是缺乏专业指导,难以保证训练效果、避免受伤风险。线上健身场景下,无论是健身者观察、学习教练的动作,抑或是教练关注、指导健身者的动作,其效果都因屏幕的阻隔而难以和线下面对面时相媲美,更遑论教练在训练过程中为健身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特别是对于运动水平有限的人群来讲。如此一来,如有氧运动不慎,轻则肌肉酸痛、拉伤,重则半月板、踝关节等脆弱部位伤残;如力量训练不慎,轻则达不到理想效果,重则同样难免伤筋动骨。

再次是部分优质健身设备价格高昂,成为提升线上健身效果的阻碍。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运动水平的普遍提高,居家健身、线上健身早已不是靠哑铃、弹力带、扩胸拉力器、瑜伽垫就能满足的时代,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等已早早“飞入寻常百姓家”自不待言,就连各类智能健身设备也开始普及起来。但不得不说,优质、高档的健身设备虽能大大提升运动效果和体验,不够亲民的价格却令许多健身者望而却步。在某电商平台上,智能动感单车的价格多在500—3000元不等,智能健身镜的价格更是多在2000—8000元之间,将大批消费者拒之门外。

最后,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尚待开发的商业变现模式无不考验着健身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健身博主、教练等的内容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线上健身人气居高不下的近两年,大量人才涌入,内容数量激增,用户的内容鉴别能力逐渐提升,这些无一不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内容创作能力、用户需求和心理的把握能力、互动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以及在优质内容和商业变现中寻求平衡的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疫情的影响,大众的运动意识逐渐觉醒,为健身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而线上健身也很大程度上从这种趋势中获益。然而,受制于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完善以及自身的“先天不足”,线上健身也面临不少瓶颈与难题。如何破局以迎来更好的明天,值得全行业认真思考并积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