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漫话数字化】IT人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

【漫话数字化】IT人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1-30 09:26

□苏文力

前段时间,参加教练精进培训班。一同练习的同学针对我提到的想法,询问当时脑海中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邀请我分享对于该画面的感受。令人尴尬的是,我居然想不到任何感受,但类似问题在许多IT从业者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

耿直专家的人设

我是程序员出身,从大学开始就养成了一种思维模式,更多关注事情的关键点与内在逻辑流程相关的信息,往往会主动忽略其他信息。据此快速作出判断,并以最简明的方式给出自己的意见。与IT同行探讨专业问题时,这种简化模式相当高效,大家普遍也都如此,相互比较适应。可在一次陪同部门总工跟一家国外著名IT厂商交流的活动中,彻底打消了曾经的心理负担。

整个商谈过程中,总工紧紧围绕交流主题,没有客套和铺垫,直述自己的专业观点。这一切跟想象中彬彬有礼的对外交流活动完全不同,但效果却出奇的好,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此“种草”成功,将这位总工的做派当成自己未来的模板。

持续保持该模式会让自己处于比较透明的状态,别人能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知道你只是在针对事情本身,不用猜测你心里还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双方就此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交流起来很轻松。

成长道路上的自我设限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耿直专家的人设成为自己的护身符,可随着所负责事项从技术扩展到管理领域,副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在一次行里的汇兑系统推广工程会上,用户部门对其中的一部分业务调整有不同看法。我代表IT直接就给出回应,说明相应的调整对IT来说特别必要,也完全符合业务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对方领导是第一次与我们合作,见情况如此,当场就怼了回来。先是质疑我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接着强调其对业务调整有自己的安排和考虑,就差直接让我闭嘴了,可我还不识趣地据理力争,让原本紧张的局面更加火上浇油。

好在主持会议的行领导及时出面,总算让会议气氛缓和下来,并就后续工作安排达成了一致意见。虽说是不打不相识,可这一冲突还是让对方领导面子上很过不去,一脸阴沉地走出会场。

这事很快就被我忘记了。过了好多年,静下心来审视发现,自己看问题的确比较片面,更多从事情本身出发,缺乏对全局的考虑。耿直专家的标签让我沉浸于惯性的舒适圈之中,得到一种掌控和笃定感。幸亏有主管行领导的提醒,让我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下决心做出改变。

当放下了耿直专家的身份标签,更多从全局出发,照顾别人的想法意愿,明显感到与别人的沟通更顺畅了。领导也看到了我的变化,很快就赋予了更重的担子。

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十年前跳槽来到一家保险集团公司,新环境下需要重新跟周围同事建立起信任关系。这使我很快就明白,只有充分尊重对方,才会赢得对方尊重。

想想自己刚出道时正处于金融电子化初期,所开发的应用系统往往都能给业务方带来强烈的升级体验。随着时代发展,上述有利条件慢慢在弱化。IT相关知识技能越来越普及,变得不那么神秘,许多业务部门的人员接受过IT方面的训练,技术进步也让IT应用的难度降低,减少了对技术专家的依赖。

金融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基本完成,能产生明显收益的低垂果实已不多了,当前所面对的大多是难啃的骨头。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组织和业务的模式变革创新,最大的挑战就是不确定性,需要业务与IT融合在一起,探索想要达成的目标和行动路线,这对IT人员的沟通和连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虽比较早认识到这一点,也投入了很大精力去提高该方面能力,却总感觉与业务之间没能形成化学反应。当发现自己缺乏感受力后,意识到这很可能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

长期从事与IT相关的工作,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框架。重视技术和事情本身,强调理性和严谨,忽视感性认知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型中最棘手的并不是技术实现,而是所涉及的各方责任和利益调整带来的思想问题。

观察周围许多优秀的领导,大多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理性缜密的思考力,且并不耽误其在某些场景下的杀伐决断。IT人员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必将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作者系阳光保险集团资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