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吉林长春近代银行建筑(一)

中国城市近代金融建筑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吉林长春近代银行建筑(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1-29 09:44

□王珏麟

外国经济势力侵入长春

19世纪中叶,外国经济势力开始侵入长春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工业等多个领域并不断扩张。

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利后,清政府被迫与众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依据《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于1898年开始建设东清铁路,长春建立铁路附属地,率先进入长春的俄国主要以矿业经营和金融活动为主。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9月5日,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将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由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的租借权一并转让给日本。”同年12月,清政府被迫承认该条约的全部内容。日本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向日本政府转让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以及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并开放长春等16处为商埠。日本利用日俄战争获取南满铁路沿线,并将其改名为“满铁附属地”。

1907年1月中旬,长春商埠地规划开始实施,此时的长春成为清政府、俄国和日本角逐的焦点。日本将满铁附属地嵌入长春老城与沙俄宽城子(长春的旧称)车站之间,并迅速开展建设。以长春站前广场为中心,建设放射性道路网络,配之以大型公共建筑,并修建电力、照明、给排水、电话、煤气、医院、学校、公园等城市设施,修建了大和旅馆、满铁事务所、宪兵队、警务署、邮便局等建筑。其他欧美国家诸如英国、美国也有部分商贸活动。清政府则在旧城区和满铁附属地之间的地块规划开发了长春商埠地。长春商埠地大马路这条便利交通线路的建成,诸多商铺纷纷在其两侧设店,商埠地日渐繁荣。到了商埠地发展后期,长春各种商业店铺不低于2230家,其中银行钱号达到79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政府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并更名为“新京”,成为伪满洲国政府、中央银行所在地。随着伪满洲国“定都”长春后城市发展迅速,很快便修建起了大量的采用西洋建筑加盖日式屋顶相结合的“兴亚式”风格建筑。城市里街道四通八达,还有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园。长春人口也从十多万迅速增加到1945年的60多万。工业主要有食品加工、印刷、卷烟、造纸、胶合板等服务性企业,一度成为亚洲第一大都市。“新京”的发展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础上进行的,凝结着东北人民的血泪。1945年8月15日,伪满洲国灭亡,“新京”复名长春。

长春近代金融业兴起

长春银行业最早出现的是外资银行,其次是官办银行,民营银行则出现较晚。1900年,长春第一家外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长春支行正式设立。1907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长春老城内的北大街设立出张所(办事处)。1909年4月,大清银行在长春设立吉林分行,行址设在西三道街。1909年,吉林永衡官银钱号成立。除此之外,北大街的奉天官银号长春办事处、黑龙江省官银号长春分号也先后设立。长春老城的西三道街和西四道街与南、北大街的中部一带成为当时长春的金融中心。钱铺与其他商号最初坐落于城镇的中心地段,也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各类商铺沿着城镇的纵横主轴及四门逐步展开。清末民初是长春近代金融业迅速兴起的时期,也是民族金融资本、官僚金融资本和外国金融资本竞争激烈的时期。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是日本殖民统治长春时期的日资金融机构。日本侵占长春后,加紧了资本输出,施行金融垄断,以长春为中心向东北扩张,强化经济掠夺。出张所主要办理日本金票、军用钞票的兑换和汇兑业务,通兑口以大连、营口、奉天和日本大阪为最多。不收汇费,汇兑量一直很大。1911年,汇兑额高达1000多万日元。出张所除经营汇兑业务外,还以优惠利率提供贷款,支持日本商人开店办厂。1913年,在附属地设置出张所的派出所。1919年,横滨正金银行将长春出张所升格为支店,派出所也随之升为支店的分店。长春出张所升格为支店后,开始经营特产品输出输入贷款业务,通过办理信贷,操纵长春进出口贸易。随着日后的发展,在附属地的分店业务日益超过老城内的支店。到1922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大楼建成后,把支店和分店的业务合并,全部搬到了这栋建筑内,北大街老楼卖给了东三省官银号。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利用横滨正金银行操纵伪满洲国的经济,控制东北的金融,大肆掠夺东北资源。1932年11月19日,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变更为“新京”支店。1943年职工为52人。1945年8月,横滨正金银行随着日本投降而停业,横滨正金银行“新京”支店停业。1947年2月17日,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新京支店)被中国银行长春分行接收。1948年8月20日,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新京支店)关闭。

(作者单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宁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