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要量力而行

【鑫日谈】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要量力而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1-11 08:29

□记者 朱艳霞

近年来,“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日前,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

“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表现形式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投保人购买相关产品,累计缴纳保费达到一定金额,保险公司提供入住养老社区权益等增值服务。

保险资金的长周期特征使得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有诸多优势,这项业务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对保险公司而言都是有益的。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保险公司从养老地产的角度切入到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中,为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提供了选择。在当前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养老储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带动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成为保险公司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部分保险公司的“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公司战略定位不清晰,销售保险产品的规模和养老社区的服务供给能力不匹配。又如,一些保险公司和养老社区服务方的责任边界不够明确,相关业务销售和养老社区投资管理在规范性方面也存在一些偏差。

事实上,“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开展也需要经历复杂的超长经济周期的全面考验。据记者调研,保险公司对接的养老社区多为高档社区,采取医养结合的模式,包括医疗、康复、护理、文化、餐饮、社工、物业、基础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养老社区运营中的费用产生、事故发生、养护方面等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通知》从净资产、偿付能力充足率等资质条件,战略引领、风险管理、投资行为、销售管理等多个角度对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保险公司提出了要求。从中不难发现,监管部门希望通过监管制度的引领,推动“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就保险公司而言,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要开展与公司资本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养老社区服务,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在深入研判市场需求、全面分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谨慎进入;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苦练内功,久久为功,把这项好事办好,实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