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奋力书写厦门金融新篇章

推进制造业升级、增进新市民福祉、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奋力书写厦门金融新篇章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2-12 08:23

□厦门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晓明

厦门银保监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对金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等重要领域和特色工作,发挥金融服务保障优势,为助力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三个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厦门银保监局结合厦门市统筹推进“4+4+6”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引领辖区银行业保险业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为厦门打造产业体系“升级版”贡献金融力量。

完善金融服务政策体系,提升制造业金融含“金”量。通过构建“四个一”政策体系,推动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框架,持续做大信贷资源“总盘子”。印发一份指导意见,牵头联合市工信局、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印发《提升厦门市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指导意见》,突出区域特色,明确扶持重点。制定一套监测体系,创新设计《制造业融资情况表》,将制造业贷款占比、期限、技改贷款等重点指标纳入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厦门建设“两高两化”城市重点监测指标体系,定期通报,传导压力。推动一批政企对接,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以及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鼓励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组织政银(保)企对接会,及时宣贯金融政策,现场对接融资需求。设立一组扶持基金,指导厦门国际信托和多家银行联合市财政局、工信局设立厦门市技术创新基金,已为167家制造业企业审批授信89亿元,放款50亿元,为企业节省利息5亿元。联合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设立由市财政全额出资的企业应急还贷资金,已累计为工业制造业企业提供应急还贷服务规模超200亿元,惠及企业近250家。

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提升制造业金融含“新”量。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督促机构开发符合制造业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三季度末,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565亿元,同比增长22.5%,比制造业贷款增速高6.7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占科技型企业贷款比重24.6%,比年初提高7.2个百分点。聚焦厦门市“4+4+6”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四大支柱产业集群中,电子信息相关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3.6%,机械装备相关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41.5%,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生产型企业家数同比增长43.1%,有力支持制造业外贸保稳提质。加大对传统产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方面资金支持,工业企业技改升级项目贷款余额290亿元,同比增长27.4%,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已签订贷款合同金额56.7亿元,已投放金额12.9亿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制造业金融含“绿”量。积极贯彻落实推动绿色发展各级决策部署,配合市政府出台《厦门市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若干措施》,创设《绿色融资情况表》区域特色报表,联合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厦门证监局等单位制定相关文件,建设绿色融资企业(项目)库,并指导机构做好达标企业推荐入库工作。制造业相关绿色信贷余额874亿元,同比增长41%。

增进民生福祉,做到新市民金融服务“四促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厦门银保监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银行业保险业全面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以监管引导促进提高站位。召开新市民金融服务推进会,阐明当前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总结前三季度辖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特点,分析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健全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厦门产业发展、区域特点、人口结构等,寻找工作突破点。

以科技手段促进精准识别。协同厦门市发改委、厦门市信用信息中心等部门,深入探讨新市民精准识别问题和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厦门信息集团依托个人白鹭信用分信用数据开发新市民精准识别标签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上线试运行。下一步还将推动实现数据直接调用,进而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分类管理、统计分析工作,扩大服务覆盖面。

以联学共建促进工作协作。主动与厦门市人社局、医保局、民政局和安居集团开展支部共建活动,践行“联学联建”、“党建搭台、业务唱戏”。既宣传了新市民金融服务相关政策,又及时掌握地方支持创业就业、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方面情况,并就加强工作联动达成了初步共识,为加快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

以产品优化促进服务落地。指导推动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结合本地实际,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积极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有效服务新市民。截至10月末,为新市民提供相关信贷产品163个,授信额度2131.12亿元,贷款余额1318.22亿元;为新市民提供相关保险产品63个,累计保费收入8273.15万元,保险金额6200.69亿元。

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创新对台金融服务“五融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厦门市正全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厦门银保监局立足金融监管职责,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率先出台银行业保险业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创新设立银行业保险业台胞台企服务站,建立健全对台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督促指导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更好助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为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动资本“联通”。积极推进对台金融开放,目前厦门共有台资背景银行保险机构8家,实缴资本(营运资金)合计75.57亿元。厦门银行成为大陆首家台资股东直接持股城商行,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系大陆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大陆5家台资保险公司法人有2家设立在厦门。台资机构已成为厦门金融业一大亮点。

促进交流“互通”。指导厦门金融机构通过账户融资等为台湾地区同业提供资金。支持银行机构利用厦门口岸开展海峡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目前已成为台湾地区银行存提钞业务最主要通道。成立两岸银行业合作交流委员会,为开展两岸银行同业交流搭建重要平台。

推进实惠“畅通”。指导银行机构在国内率先为台胞开办专属信用卡和台青创业卡等对台特色产品,辖内银行为台胞发放购房按揭贷款7.71亿元,支持在厦台胞置业安居。支持保险公司设立台胞医保服务站,配备专员协助台胞办理台湾健保报销。在厦门台胞台企聚集区设立77家银行营业网点设立服务绿色通道。

保障服务“贯通”。积极推动设立两只台商增信子基金,利用增信基金杠杆放大台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截至三季度末,厦门银行业机构对台企授信余额86.55亿元。指导辖区银行成立大陆银行业首个“台商业务部”和首批“对台特色支行”,推出台商科信贷、台商抗疫贷等特色产品。

增进民心“相通”。支持吸纳台胞在厦金融机构就业。目前厦门银行保险机构共有台籍员工140人,累计有台胞32人次获评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等高级人才。指导厦门金融机构连续十年开展台湾学生实习活动,共接收台湾青年实习生596人,厦门1家法人银行被评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厦门金融机构主动协助台湾地区金融高管返回大陆寻根谒祖,赞助举办金门半程马拉松赛、海峡两岸青年篮球邀请赛等活动,争当“两岸一家亲”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取得了良好的公众反响和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