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人物春秋】同仇敌忾赴疆场 经受革命浪潮洗礼

【人物春秋】同仇敌忾赴疆场 经受革命浪潮洗礼

——一个革命家庭的红色金融传奇(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2-02 10:17

□林振荣

红色肝胆 矢志不渝

刘毓标,1908年出生于江西横峰葛源贫苦家庭,放牛娃出身,在宗族私塾里读了两年书,然后跟木工师傅学徒,1927年4月参加弋横暴动,投身革命,1930年入党。1934年参加柯林农民暴动,在创建和发展赣东北苏区中,刘毓标英勇顽强,从乡苏维埃主席、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到皖浙赣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红军独立团政委,成为方志敏麾下的英勇战将。参加过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1937年3月3日遭反动派壮丁队伏击,身负重伤被俘。在被关押的5个月中,受尽了严刑拷打,在庭审时仍大骂叛徒,被加上了重镣。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刘毓标获释出狱,花了一个多月才找到党组织,汇报了被俘经过,经党组织一年之久的审查和严格考验,由陈毅批准恢复了党籍,担任了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

1942年12月,日伪军对盐阜地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形势骤然紧张。为了应对更加残酷的斗争环境,军部机关实行精兵简政,充实作战部队。刘毓标调任新四军第18旅第52团政委。当时,赵倩已怀有6个月的身孕,根据组织决定,通过地方组织护送秘密潜回上海隐蔽在亲戚家。1943年4月,在上海生下第一个孩子,取名“刘华申”。5个月后,为应对日伪保甲的反复追查,由地下党组织帮助逃离上海,独自抱着襁褓中的儿子找回淮南解放区,在盱眙千棵柳与时任抗大第8分校政委的刘毓标重聚。

在新四军里,刘毓标还担任新四军直属政治处主任、二师干部教导团政委、六旅副政委。1945年8月,任淮南津浦路东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一旅、三十二旅政委、八十六师政委,1949年4月,任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和进军闽粤的福厦战役。新中国历任二十九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1953年7月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中最大的一场坦克大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的刘毓标与妻子赵倩。

赵倩转业后奉命在长江机器厂负责党组织工作,那是一个拥有4000人的大厂,党员就有近千人,刚开始有过畏难情绪,在丈夫鼓励和帮助下,依靠广大党员干部,遇事多协商,不回避矛盾,亲自到车间到基层去协调解决,有事就与大家商量。她作风民主,态度认真,待人真诚,平易近人,赢得了全厂上下的敬重。1981年她离休了,但人走茶不凉,同事还经常到她家去串门看望。

一生多舛的刘毓标终于等到了四人帮的倒台,盼到了拨乱反正,错误“悬案”被撤销,恢复工作,出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江苏省政法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革命委员会顾问、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刘毓标赵倩夫妻侠骨柔情,两本封面磨损、纸张泛黄的战地日记,互诉衷肠,记载情感历程,最深的情话是:“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彰显了革命伉俪的崇高信仰,感动国人,后入藏新四军纪念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1960年4月16日,刘毓标与赵倩一家在南京军人俱乐部拍摄的全家福。

将军夫妇教子有方,这个革命家庭成了“将军之家”——刘毓标与刘华苏、刘华建父子3人先后被授予共和国少将军衔。

刘毓标关心革命老区,关心家乡的建设事业,当他得知江西革命老区还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时,就与赵倩一起拿出一万元积蓄捐资助学,在上饶横峰葛源中学建立“刘毓标、赵倩扶贫助学奖励基金”,以激励老区人民后代好学上进。2008年5月,赵倩因病去世,享年92岁。